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民营医院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它们大部分是由私人诊所发展壮大或民间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而来。到21世纪初我国内地正式开放医疗市场,民营医院大量涌现,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期。市场开放之初,投资民营医院往往能够得到地方政府"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最早吃螃蟹的投资者的确也有不少淘到了第一桶金。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盈利的示范效应,使大量民间资本踊跃入场。由于民营医院直接移植于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急功近利甚至唯利是图的不诚信行为,容易动摇员工对未来的预期,进而造成人才流失,加剧医院的生存压力形成恶性循环,进而由信任危机演变为朝不保夕的生存危机。然而由于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根据预测,受此重大利好影响,民营医院即将迎来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迅速扩大的第二个黄金时段。时至2013年,在全国所有的医疗机构中民营医院已经将近占据了一半。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级各医疗机构30多万家,其中非公有制医疗机构13万多家,有实力的大约500家。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民营医院的发展,不仅要靠政策的支持,也要清醒的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克服存在的问题,医院才能得到发展。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现在民营医院的确存在着不少自身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这在无形中限制了民营医院的发展。基本药物制度的确立,能否使民营医院参与其中,也在考验着民营医院本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