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颤柔筋颗粒对帕金森病患者血脂影响及疗效评价

来源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中医脑病大师论坛与学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cafe_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平颤柔筋颗粒对帕金森病(肝肾阴虚型)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用多巴丝肼加安慰剂进行治疗,治疗组用多巴丝肼加平颤柔筋颗粒,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表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总有效率16.7%%,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症候改善方面,治疗组在改善肢体震颤、肢体少动、肢体拘挛、活动笨拙、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刺痛、大便秘结、夜尿频多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血脂含量不同程度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平颤柔筋颗粒能明显改善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及调节血脂水平,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该方为中医辨证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使用三维高分辨率CT(HRCT)重建的方法来观察经鼻内镜至翼腭窝(PPF)的手术入路中的重要解剖结构,探讨翼管(VC)、圆孔(FR)和蝶腭孔(SPF)这些重要解剖标志的三维立体空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患者及1例尸体标本的HRCT扫描数据.在三维重建的模型中,观察SPF,VC和FR的形态以及SPF和VC之间的三维立体空间关系.结果:三维测量SPF,VC,和FR的平均直径分别为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在CT下定点,选用合适长度穿刺针,用电钻将穿刺针钻入血肿部位,引流冲洗,2~3天复查CT拔出穿刺针,术中注意穿刺针深度、引流速度及引流量.结果:本组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微创清除术后,大部分患者当即感头痛、头昏减轻,部分患者当即感到偏身无力明显好转,20例患者全部治愈,恢复良
目的:探讨蒙药《宝朝嘎其》熏蒸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150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颈椎病住院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蒙药《宝朝嘎其》熏蒸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传统治疗组)75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三周后的临床效果及随访六个月后的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三周后的疗效情况、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远期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目的:分析和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下肢动脉病及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2月-8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的13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选取正常体检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中医不同证型与下肢动脉病及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1)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的糖尿病病程较湿热困脾型和阴虚热盛型更长;(2)湿热困脾型、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患者的ABI值依次递减,说明
目的:探讨采用石膏固定配合运动治疗,矫正痉挛性脑瘫患儿膝关节屈曲的方法和有效性.方法:2011年10月到2011年12月在我康复科治疗的痉挛性脑瘫膝关节屈曲患儿共12例,采用石膏固定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屈曲角度均小于160°独立行走患儿4例,拉单手行走5例,不能行走3例,无挛缩.其中女孩5例,男孩6例,平均年龄5.6岁,平均立腘角135.8°;石膏固定治疗前后均测量仰卧位髋曲角、腘窝角、立位腘窝角的
目的:观察脑功能治疗和配合超声脉冲电导治疗,对脑积水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脑积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脑功能治疗及超声脉冲电导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脑积水采用盖塞尔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显效4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有效率60%.两组比较,x2=16.04,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脑瘫康复过程漫长,患儿家庭多饱受经济和精神方面的双重压力,让家长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良好的医学沟通至关重要.
本文使用脑卒中的"蒙医辩证施治"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提出以赫依、希日、巴达干、琪素、希日乌素(黄水)型等五种类型,用主药额尔乌日乐,扎冲-13味丸为主方进行治疗,辨证给予古日古木-13,乌兰-13,阿嘎日-35等辅助药物来辩证施治能够获得理想的疗效.
脑卒中后常出现偏瘫肢体的痉挛,痉挛是一种运动功能障碍,致使偏瘫肢体关节挛缩、强直、肌肉萎缩进而可能导致终身残疾,严重影响了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的康复.因此,如何能够有效的预防和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是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治疗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其发生机制还未完全认识.本文将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病理生理机制、评估及临床诊疗方法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为脑卒中后痉挛
目的:分析探讨脑卒中后早发性痫性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了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中医综合病房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18例,对所有纳入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脑卒中后早发性痫性发作的发生率为8.3%,其中出血性卒中后早发性痫性发作的发生率为12.5%,缺血性卒中后早发性痫性发作的发生率为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