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源物质对生物电化学系统去除底泥中多环芳烃的影响

来源 :NCEC2019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ng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推进和人类活动的发展,众多污染物通过水体排放进入到海洋、湖泊、河流中,其中难降解、疏水性的污染物常在水体底泥中积累,最终影响底泥和水体的生态环境。
其他文献
微生物异化铁还原-再氧化过程影响铁、碳、氮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厌氧环境中,异化铁还原菌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将电子传递给胞外不溶性三价铁(Fe(Ⅲ)),将其还原为亚铁(Fe(Ⅱ)),影响铁的物种形态;进入好氧环境时,Fe(Ⅱ)很快被氧化为Fe(Ⅲ),同时伴随着羟基自由基(·OH)的产生。
铬酸铅颜料是一类常用的无机颜料,该颜料在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路面标识、墙面外漆、油画颜料等都会用到[1]。全球铬黄年产量约为90000吨,用于生产铬黄颜料所需的铅占全球铅消费量的3%[2]。毒性研究发现,铬酸铅的致裂性,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受其溶解释放出的铅离子和铬离子控制[3]。
过硫酸氢盐(PMS)在电化学反应器的阴极得一个电子可被活化产生硫酸根自由基,然后矿化多种难生物降解的毒性有机污染物。在电活化过程中,由于PMS本身带负电,因此阴极的静电排斥作用阻碍了PMS与阴极接触,导致活化效率不高。
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是将红外光谱和电化学技术联用的技术:由于电化学反应主要集中在电极和电解液界面,而红外光谱技术的引入可以让我们实时观测到电极表面反应物和产物的变化,从而得到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的直接信息[1]。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能源获取方式,这种既能处理污染物又能获得电能的技术为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提供了新的途径[1]。但MFC输出功率低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2]。
植被燃烧是一种常见的自然过程,每年可产生大量的矿物灰,并向天然水体中释放溶解性矿物和黑碳[1-3]。本研究探讨了生物质热解产生的溶解性矿物在可溶性有机质介导下对Cr(Ⅵ)光还原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溴化阻燃剂(BFRs)被广泛应用于塑料、电子设备、建筑材料和纺织品的生产中,其中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合物.TBBPA 作为一种高亲脂性的新兴有机污染物难以在环境中被有效降解,目前在水、沉积物、土壤和大气环境中都有被检出[1].
现代科技的不断高速发展,蓝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广泛.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作为一种常见蓝藻,能产生土霉味等代谢物质(2-methylisoborneol,2-MIB)[1],使得水体发出臭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饮用水水质中2-MIB 的含量不超过10 ng/L),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焦化废水由于具有成分复杂、生物难降解的特性,在常规生物处理后,废水中仍存在一部分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且水中氮元素主要以硝态氮的形式存在。近年来,电化学技术因高效、清洁等优点在水处理方面得到广泛关注。
A novel carbon nitride(C3N4)modified composite electrode was prepared in this work with melamine,graphite powder and stainless-steel mesh as raw mate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