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季风涌与云南降水的关系

来源 :2015年云南省气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ze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7月27~28日,受季风涌、印度低压和切变线的共同影响,云南省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强降水区域主要分布在滇中以西以南和滇东地区,过程雨量共出现暴雨19站次,大雨53站次,最大降水出现在曲靖市罗平县。
其他文献
本文以菏泽牡丹文化旅游产业为研究样本,综合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构建出基于文化创意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衰退与复兴,恢复力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恢复力(Resilience)最初应用于生态学研究,形成了生态恢复力、工程恢复力等不同概念,近年来逐步扩展到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领域。
基于多因素与多机制的协同演化的视角,选取禹州神垕钧瓷产业这一地方性集群为案例,分析与研究其形成演化的动因与机制。认为历史(悠久的钧瓷文化)和资源(生产钧瓷的原材料)基础、政府推动、市场需求拉动和技术工艺创新等是地方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但在不同阶段,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内人文地理各研究领域对工业区位的探讨,开始越来越多的从知识和集聚的角度进行,知识作为企业空间集聚和创新的动力,经济地理学和创新地理学对其进行了不同视角的研究。
县域经济具有地域性和层次性,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创新模式。在主导产业视角下的发展模式有: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主导模式;在空间地域视角下的发展模式有:产业空间布局、地域文化分异和区位优势差别模式;此外,还有在生产要素和资产所有权视角下的发展模式,以及包括政府和市场推动型的在经济运行机制视角下的发展模式。新疆地域辽阔,空间跨度很大,自然地貌类型齐全。
创新网络的演化分析是近年来经济地理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1986-2012 年上海市装备制造业合作发明专利数据进行检索,描绘了城市、区域和国家三个尺度的网络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
金融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宽泛,越来越多学者参与其中,其中经济学者和地理学者参与最多。但不同的学科渊源和研究传统,使两者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方面各有特点,差异明显。
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陆域和海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在逐渐加深。陆域和海域系统统筹发展、协同共进,是国家对海洋的管控与利用能力的体现,更是建设“海洋强国”,乃至“一路一带”的战略支撑。
当前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构想,对于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大趋势相适应的,是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强化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的客观要求,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一项重大政策。
选择2013年4月11 日8:00-12:00 在晋宁县发生的超级单体降雹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CINRAD-CC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滇中地区2013 年4月11 日的超级单体强降雹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