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鉴定分析

来源 :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五届一次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u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并对是否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进行评估.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广东省三间强制隔离戒毒所委托鉴定,并诊断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案例76例,采用自编调查表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类分析.结果:苯丙胺类兴奋剂(冰毒、摇头丸等)、海洛因、K粉的使用最广泛,用后均可引发精神与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幻觉、被害妄想、抑郁焦虑、戒断综合征等.结论:吸食苯丙胺类兴奋剂较早较多出现精神症状,吸毒至出现精神症状时间不一,且症状持续时间有延长的趋势,长期吸毒对大脑会造成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
其他文献
精神障碍的伪装,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伪装精神失常,或故意夸大精神障碍或伤残的行为。其不仅包括CCMD-3中的诈病(被鉴定人承认伪装精神障碍),还包括无精神病伪装为精神障碍
会议
精神发育迟滞的鉴定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行为人鉴定包括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作证能力、劳动能力等;另一部分是受害人鉴定,即性自我防卫能力鉴定及精神损伤
会议
李某,女,43岁,汉族,初中文化,个体司机.2000年11月12日,因车祸致伤头部和右手部,急送医院门诊清创缝合处理,住了三天,医院说好了,就出院了.后诉头晕、头痛、恶心,转某"对口"
简要介绍美国对于受审能力评估的现状,评估人员和评估工具的编制和应用情况,结合我国国情和法律,勇于攻坚克难,凝聚共识,破解难题,编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更好的评估工具,把受审能力
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常常表现出攻击行为,这对患儿的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
会议
目的:研究中文版《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国内12名不同省市的资深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专家,用盲法对3例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能力或者控制能力以及
会议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案例中的性别差异,比较男、女被鉴定人的不同特点.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我中心2009年1月-2013年6月4年半间共133例司法鉴定案例中的被鉴定人进
会议
  背景与目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双相障碍在免疫性疾病中的发病率较高,反之,免疫性疾病中双相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随着研究的深入,免疫功能紊乱被认为是双相障碍的重要发病
会议
监狱罪犯中各类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远高于社会普通人群,伪装精神障碍的情况亦不少见,并常常成功的蒙骗临床经验丰富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人员.之所以出现此类情况,主要是与相关法
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执业鉴定人出庭质证的案件逐年上升.2013年《刑事诉讼法》实施至今两年以来,本机构法医精神病鉴定人出庭质证的实践,面临的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