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邻近皮质脊髓束脑胶质瘤术后放疗中的应用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74033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指导邻近皮质脊髓束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邻近皮质脊髓束脑胶质瘤术后拟行放疗患者,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DTI检查.获取皮质脊髓束相关数据并与相应的MR、CT解剖图像融合,导入放疗计划系统并依此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及皮质脊髓束,在优化方案中考虑对皮质脊髓束的剂量保护,采用调强放疗(IMRT)技术制定保护性放疗计划并与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的常规放疗计划比较.结果 在保护性IMRT放疗计划与常规3D-CRT计划均达到靶区治疗剂量及常规危及器官保护的情况下,考虑皮质脊髓束剂量保护的IMRT优化方案中的患者患侧、健侧皮质脊髓束所受最大辐射剂量和平均辐射剂量均低于常规3D-CRT优化方案(P<0.05).结论 DTI能够明确皮质脊髓束的位置、形态及与脑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的关系,有助于制定保护性放疗方案,最大程度减低皮质脊髓束所受辐射剂量,从而降低放疗后发生神经损伤的可能.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兔肝VX2移植瘤经介入性热化疗(ITC)治疗前后1H-MRS主要代谢物的变化,并与细胞凋亡指数(AI)进行相关分析.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组织块种植的方法成功制成兔VX2肝癌模型,10天后,待肿瘤直径≥10 mm时,分别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14天行常规MRI及MRS扫描.使用Philips 1.5T MR成像仪,选取病灶不同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治疗前、后不同ROI的观察肿
目的:评估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对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学特征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前连续入组74例经手术病理或宫颈活检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包括宫颈鳞癌59例(高、中、低分化各13、35和11例),宫颈腺癌15例.所有患者均行3.0TMRI常规序列及DCE-MRI扫描,其中58例患者在MRI检查后两周行根治性子宫或宫颈切除术.测量动态增强扫描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半定量
会议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宫颈癌分期、放化疗短期疗效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治疗前的宫颈癌患者,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将常规MRI分期、常规MRI结合DWI分期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对宫颈癌分期准确性的差异.测量宫颈癌各期的ADC值,分析ADC值与宫颈癌分期的相关性.对38例行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进行追踪复查,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CR)组
目的 分析卵巢卵黄囊瘤( yolk sac tumor,YST)的典型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例卵巢YST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YST为单发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肿瘤大小约7.5cm×7.0 cm×5.0 cm.MR平扫T1WI病灶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囊变、坏死区呈更长T1、更长T2信号.MRI增
会议
研究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bladder,IPB)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研究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例膀胱内翻乳头状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研究结果:14例病例均为单发,9例病灶位于膀胱三角区,1例病灶位于膀胱颈部,4例病灶位于膀胱侧壁(2例位于左侧壁,2例位于右侧壁),10mm以下者为7例,10mm以上20mm以下者7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腺癌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间我院行腹部MRI检查的连续性病例,共收集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者12例(男:女=7:5,年龄48岁-68岁、平均56.4岁).临床以全身或皮肤巩膜黄染、上腹痛等就诊.所有病人行GE 1.5T MRI检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扫描包括梯度回波T1加权、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MRCP、3D-
目的 To compare reformatted images from three-dimensional (3D) CUBE T2-weighted fast spin-echo MR sequence with tri-planar images acquired from two-dimensional (2D) T2-weighted fast spin-echo sequence i
会议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值在进展期胃癌化疗疗效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3 d、7 d、30 d和60 d行MRI-T2WI及DWI检查.测量化疗前和化疗后60 d横轴位肿瘤最大径,以及化疗前及化疗后各时间点肿瘤ADC值,分析各疗效组化疗前和化疗后不同时间点ADC值差异.结果:部分有效组(PR组)化疗前、化疗后3 d、7
患者 男,44岁,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加重4小时入院,患者晨起起床时感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无言语不清、恶心、呕吐,右侧肢体活动可,遂到我院急诊求诊,行头部CT扫描[图1]示颅内多发腔隙性脑梗死,部分已软化,余未见明显异常.
会议
目的:探讨探讨弥散加权(DWI)和磁敏感成像技术(SW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2例临床确诊为DAI的脑外伤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7-64岁,均匀37.8岁,分别为伤后2h至12d行MRI扫描.12例DAI患者均为车祸伤,格拉斯哥评分(GCS)为3~5分者3例,6~8分者5例,9~12分者4例.采用西门子Avanto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头部八通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