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和接受对高低体验回避个体情绪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won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回避被很多理论取向认为是一种假定存在的病变。体验性回避是一种现象,它发生在当一个人不愿意停留在与某种特定个人体验的联系当中(比如说,身体感受,情绪,想法,记忆,行为倾向等),并且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可能引发这些反应的事件或背景的形式和频率。它早被许多治疗理论所认识。高体验回避的个体习惯于压抑、回避等方式来控制情绪体验。体验回避的个体报告更高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被视作是情绪障碍的一个重要特征,理解体验回避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各种不良行为和心理困扰。本研究通过创设实验室压力情境,AAQ量表得分将大学生被试区分高低体验回避两组,旨在探讨心理压力情境下体验回避个体痛苦容忍度、行为表现和情绪反应的差异,了解不同体验回避个体的特征;并通过负性情绪产生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接受与回避的干预措施,进一步了解体验回避的作用机制,为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干预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研究结论:1.翻译后的中文版接受与行为量表(AAQ)保留9个项目,信效度良好,可作为测量体验回避的工具。2.高体验回避的人群在压力任务下的痛苦容忍度更低,行为表现更易受压力任务的影响,主观情绪体验中正性情绪感受更低。3.在压力任务之前,认知式的接受策略组与认知式的回避策略组间的痛苦容忍度、压力情境下行为表现、情绪感受都没有显著差异。4.在压力任务之前,给予认知式的接受与认知式的回避策略指导语,高低体验回避组间在行力表现、正负性情绪感受上有显著的差异,痛苦容忍度没有差异。5.在压力任务之后,认知式的接受与回避策略对高体验回避人群的负性情绪变化有显著影响,回避策略下高体验回避人群的负性体验增强比接受策略更多。对低体验回避人群没有显著影响。6.行为式的接受与回避策略对高体验回避人群的下正性情绪感受的变化有显著影响,接受策略下高体验回避人群的正性感受比回避策略下有了更显著的增强。对低体验回避人群没有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实证社会工作观认为,社会工作技巧类似其他学科或活动所言的技术层次,不牵扯工作员的主观价值,这是实证论者对社会工作技巧的误解。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技巧的运用跟其相应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零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4至2016年对35例肾癌患者施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其中零阻断肾血管组13例,年龄(48.8±23.4)岁,肿瘤直径(2
采用系统评分与主成分分析结合的评价方法,在2013年对海南省3条已建20 a的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恢复情况进行了评价,其中评价指标的选择综合考虑了环境和生物因子及其相互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单
污水的处理是社会运转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污水的处理主要是处理来自城市生活和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废水。为了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节约用水,加强
针对传统“水中COD测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验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在实验预习中设置思考题,学生进行重铬酸钾法和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实验操作,将实
目的:研究丹皮酚对强直性脊柱炎(AS)模型小鼠分泌型糖蛋白(Wnt)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细胞信号转导分子(Smad)通路的影响,探讨丹皮酚防治AS的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
目的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儿童少年体重指数(BMI)和体脂百分比(PBF)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顺义区小学生1477人,其中男生804人,平均年龄8.3岁,女生673人,平均年龄8.2岁;
本文结合《外国文学简编(欧美卷)》对《伊利亚特》的解读,对《伊利亚特》的主题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理解希腊精神中的理性和德性观念,梳理《伊利亚特》中命运、神(不死者)、人(
研究表明,流行于陕西及甘肃陇南地区的花椒干腐病是由虱状赤霉(Gibber-ella pulicaris(Fries.)Sacc.)所致。该病菌通过伤口入侵,潜育期7~9d,致病性强,为害严重。大红袍品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