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来源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暨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专家委员会2010年北京神经外科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tll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性双侧下肢痉挛的疗效及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实施的37例腰骶段SPR治疗脑瘫性双侧下肢痉挛状态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术中不用肌松剂.显露L3~S1椎板,行跳跃式、限制性椎板切除,切开硬脊膜后在手术显微镜下找到双侧L2、L3、L5、S1脊神经后根并将各后根分为4小束,神经肌电生理刺激仪刺激确认并记录各后根小束之阈值,根据阈值高低及痉挛情况将后根部分切断,术后即开始简单康复动作训练.结果:随访患者37例,随访时间12月-24月。86.48%的患者术后立即感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77.78%。运动功能改善率随访期间78.38%。结论: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治疗脑瘫性双侧下肢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病例、掌握显微手术技巧、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大脑半球病变致癫痫患者患侧大脑半球的功能残存情况和健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从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受试者为15例一侧大脑半球弥漫性病变致癫痫的患者,任务包括右手抓握运动、左手抓握运动、右脚抓握运动、左脚抓握运动、舌运动、默读语言等6项,采集fMRI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取相应的皮质激活区图像.结果:患侧手运动时的信号激活,6例在双侧半球相应区域
本文对ECS在脑功能定位中的发展简史、刺激方法及在临床上行皮层电刺激中存在的若干影响因素做了扼要概述.在行直接皮层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功能定位的准确及良好的预后。
目的:分析婴儿痉挛患者发作间期及发作期的视频脑电图特点.方法:总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6例在我院门诊及病房诊断婴儿痉挛患者进行脑电图发作期、发作间期特征分析.结果:6例患者,4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点头、双上肢屈曲、伸展,1例表现为身体抖动,另l例表现为左侧上肢抬起,右侧上肢伸直向后,发作时脑电图均可见高波幅的慢波或尖慢复合波,后电压抑制.其中5例显示为典型高度失律,l例无典型高度失律,
作者对l例行左侧大脑半球解剖性切除的顽固性癫痫病例进行术前、术后的神经心理学测评,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大脑半球切除术病人的神经心理改变及手术的近期疗效.结果表明,解剖性左侧病变半球切除手术对患儿言语、记忆、反应能力未造成明显损害,程序性思维、抽象功能等额叶功能以及绘图、图像记忆等右脑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具有随时间延长逐渐显著的趋势。远期变化仍待观察。
本文就我科2006年7月收治的一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以及护理措施,按照病情发展进行重点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脑干损伤病人病情重、病程长,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只能对症处理。因此护理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良好的、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控制,近期的恢复以及日后的康复都至关重要,做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改善预后。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切除术后疗效及功能缺失代偿程度及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10-2010.8期间我科收治的42例行大脑半球切除治疗半球性难治性癫痫病例。分析术前术后癫痫发作情况以及术前大脑功能状态比较及术后大脑功能缺失代偿情况。结果:42例均行半球切除术,21例左侧,21例右侧。无手术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术后34例发作完全消失;5例发作明显比术前少;1例术后有发作,但比术前少;1例术后发作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颢叶内侧癫痫的中长期疗效.方法:近十年来应用伽玛刀治疗顽固性颞叶内侧癫痫49例,通过录像脑电图、核磁共振、PET等检查确定为颞叶内侧癫痫.伽玛刀治疗范围包括杏仁核,海马及部分海马旁回,50%等剂量曲线边缘剂量平均18Gy(17-20Gy).结果:随访时间2年内的46例患者,效果满意、显著改善、良好者28例,较差及无效者18例,有效率60.9%,随访时间2-4年的34例患者中,有
目的:涉及重要功能区的癫痫外科手术切除病灶之前需要对其脑功能区进行定位,利用术前监测的皮层电极可以记录病人在各种运动甚至高级认知任务下的脑电变化,并从中寻找特征来定位相应的大脑功能区.方法:对3例癫痫患者植入颅内电极进行致病灶定位的同时,利用颅内脑电图来进行脑功能定位.对病人的基本运动功能区和工作记忆相关区域进行定位,并与传统方法相比较.结果:通过让患者动手指、舌、足趾,以及工作记忆,分析Gamm
目的:探讨应用皮层电刺激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等技术以提高脑功能区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的方法.方法:对病灶涉及感觉运动区的11例癫痫患者,经术前评估后在高度怀疑的致痢区埋藏电极,监测癫痫发作间期及发作期的脑皮层电图(ECoG),同时另行皮层电刺激及SEP的皮层记录,以明确致病灶起源及感觉功能区定位结果,绘制个体化的脑功能图谱,制定手术切除方案.结果 :11例(100%)患者的电刺激与SEP结果相符
目的:研究脑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后瘤内进行131Ⅰ近距离放疗的疗效、副反应、核素剂量、适应症等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脑胶质瘤Ⅲ-Ⅳ级以上患者116例,手术肿瘤大部切除后瘤内置入放疗囊.结果:最少一个疗程治疗后行增强MR检查与术后影像学进行对比,116例病例中CR44例,占37.9%,PR51例,占43.9%,NC10例,占8.6%,PD11例,占9.4%.随访期6个月-3年,平均2年零2个月.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