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鳗鲡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来源 :2005年渔业对外贸易跟踪研究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115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鳗鲡生产国.全国共有鳗鲡养殖场1700-1800个,2003年产量约17.817万吨,居世界第一.烤鳗出口5.36万吨,创汇4.68亿美元;活鳗出口9734吨,创汇5850万美元,鳗鲡产品出口占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9.63%,鳗鲡养殖总产值约为80~100亿人民币.占世界产量2/3,从业人员12万人.在貌似兴旺产业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发展危机,本文就我国鳗鲡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作简要介绍。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对世界食用油及油料贸易格局进行了分析,表明世界食用油及油料具有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和贸易相对集中的特征;其次,对中国食用油及油料变动情况和原因进行了分析,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食用油及油料进口国,中国食用油及油料进口增加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内外价格差的存在、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加、贸易开放度的扩大以及消费方式的转变。最后,根据分析得出了中国食用油及油料进口具有长期增加的趋势的结论,并提出了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近几年在我市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本文重点分析了水稻灰飞虱与条纹叶枯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156份江苏省中间试验水稻新品种进行的水稻条纹叶枯病田间抗性鉴定,初步评价条纹叶枯病重发区江苏省内品种的抗性水平,以期为抗病品种的利用和病害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水稻条纹病毒(RiceStripeVirus,RSV)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BlackStreakDwarfVirus,RBSDV)是两种重要的水稻病毒,均由灰飞虱进行持久性传播,历史上也曾多次造成流行.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两种病毒病很少在一种作物上同时发生.本文选择两种病毒同时存在的地区大丰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了RSV和RBSDV在玉米或水稻上的流行差异,并对这种流行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
本文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原和传毒介体、鉴定方法、抗性遗传机理以及抗性育种现状等方面概述目前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遗传和育种研究的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水稻条纹病毒主要侵染禾本科植物,其寄主范围较窄.在试验中发现,虽然水稻和玉米均为其寄主,但RSV在这两种农作物上的流行程度却差别巨大.在水稻上,严重田块发病率高达80﹪以上,而玉米上却鲜见RSV的危害.明确RSV在玉米和水稻上流行差异的原因,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控制可能会有所启发,为此,本文选择该病害的重发区洪泽,对同等条件下RSV在玉米和水稻上的流行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
为了确定共轭亚油酸对超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部分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进行了本试验.试验选用72头14天断奶、体重为4.04±0.04kg的杜×(大×长)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半).调整各个处理的CLA和葵花籽油添加量(以CLA替代部分葵花籽油),使对照组合0﹪CLA,试验组分别含0.5﹪、1.0﹪和1.5﹪CLA.饲养试验分三个阶段进行:14-28
水溶性维生素B6在水产饲料中极易造成流失,在其结构中引入疏水基团,改变成为水难溶解性维生素.通过对鲤鱼养殖效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0mg/kg改性维生素B6(相当于含维生素B66mg/kg)完全可代替添加15mg/kg维生素B6.
维生素C是大多数水产动物维持其正常生长功能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大多数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体内缺乏将葡萄糖转化为维生素C的异葡萄糖氧化酶,所以必须在日粮中添加.鱼类对维生素C的缺乏非常敏感,在饲料中添加不足时会出现骨髓炎、生长缓慢、体表出血等症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可提高鱼的免疫力,维生素C缺乏会降低鱼类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
膨化加工技术具有其他饲料加工技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膨化水产饲料是一种低污染、低浪费、高效率、高转化率的优质环保型饲料.挤压膨化加工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原料使用范围广、淀粉的糊化程度高、水中稳定性远远高于普通颗粒饲料,且由于挤压颗粒的结构比较疏松(密度可调),有利于采用后喷涂技术,避免热敏性原料的损失,提高营养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挤压膨化技术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发展十分迅猛,水产膨化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