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正常血压个体及高血压患者体位(坐位与卧位)对血压测量值影响.方法:连续入选门诊血压正常和高血压患者494人,其中血压正常者222名,年龄(44.9±16.7)岁;高血压患者272名,年龄(54.3±14.7)岁.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患者坐位和卧位右上臂血压,袖带气囊宽度12cm,长度24cm,袖带总长180cm.
【出 处】
:
第二十四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亚太心脏大会暨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会议(The 24th Great Wall Int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正常血压个体及高血压患者体位(坐位与卧位)对血压测量值影响.方法:连续入选门诊血压正常和高血压患者494人,其中血压正常者222名,年龄(44.9±16.7)岁;高血压患者272名,年龄(54.3±14.7)岁.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患者坐位和卧位右上臂血压,袖带气囊宽度12cm,长度24cm,袖带总长180cm.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尿微白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在我院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2例,同时入选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09例,两组人群均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尿微量白蛋白.比较两组人群各种临床指标,并分析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尿微白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患者PWV和微量白蛋白分别为9.74±1.38m/s、49.78±11.35mg/L与非高血压组8.36±1.49m/s
目的:肺动脉高压是常见、多发、重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或疾病,已成为我国重大医疗保健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国际前沿研究热点之一."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10年),我国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明显缩短了我国肺动脉高压的防治研究水平与先进发达国家的差距.进入"十二·五"期间(2011年至2015年)我国肺动脉高压的防治研究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本文就我国"十一·五"期间肺动脉高压防治研
目的:研究卧、立位对高血压患者四肢血压与心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动脉硬化检测者120例(男、女各60例),分为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组,每组60例,采用V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同步测量卧、立位四肢血压与心率.结果:正常血压组中,立位时的下肢血压比卧位时高[收缩压(196.78±22.42)比(130.76±18.63) mmHg;舒张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8例,其中男87例,女41例.年龄65~87(75±12)岁.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1999年WHO/ISH提出的高血压治疗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并排除白大衣高血压、糖尿病、继发性高血压等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伴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 (OH) D3]水平,探讨维生素D与EH伴IGT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汉族EH患者499例,其中男性259例,女性240例,年龄(53.91±11.85)岁.空腹血糖正常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据空腹血糖(FPG)及服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动脉僵硬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5 (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n=124)和维生素D非缺乏组(n=71),进行临床资料的数据采集,分析维生素D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和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并观察替米沙坦对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或住院部经氨氯地平5mg治疗降压效果欠佳的高血压病人100例(>160/90mmHg),随机分为氨氯地平+替米沙坦80mg组(n=50)和氨氯地平+氯沙坦50mg组(n=50).治疗8周后,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血、尿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同时采用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
目的:分别以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值、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脉压来反映动脉的结构与功能;探讨增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年龄≥80岁为高龄,年龄≥60岁且<80岁为老年;同时按有无合并高血压分为高龄高血压组(Ⅰ组,119例)、高龄非高血压组(Ⅱ组,43例)、老年高血压组(Ⅲ组,76例).所有高血压患者(195例)按高血压病程分为四个亚组.A组:<10年(44例),B组:≥10且<20年(48例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高血压患者及健康者维生素D、纤维蛋白原(FB)、白细胞数的差异,并探讨维生素D、FB、白细胞数的差异与高血压关系及维生素D与FB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26例高血压组患者及218例非高血压(健康)组测定维生素D、FB和白细胞数目,经统计学方法比较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各指标的差异,及高血压组中维生素D与FB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干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初诊的10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随机分为骨化三醇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观察组n=53例)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对照组n=50例),监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和24周血清25-羟维生素D、血压、心率和肾素-血管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