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基于对结合带地质建造—构造特征深入的现场调查,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场及深部构造信息,建立了结合带地壳结构的地质—力学概念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结合带地壳岩体
【机 构】
:
中铁二院地质创新工作室,成都610031
【出 处】
:
川藏铁路建设的挑战与对策——2016学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对结合带地质建造—构造特征深入的现场调查,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场及深部构造信息,建立了结合带地壳结构的地质—力学概念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结合带地壳岩体应力—应变特征、构造动力学机理以及工程效应等诸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成果表明,各结合带的应力应变特征有所差异.金沙江结合带地壳深部的两层低速软弱层,以"传送带"的动力模式驱动上地壳岩体运移,结合带西侧岩浆岩对地壳岩体应力—形变作用起到显著的"屏蔽"作用.该结合带对铁道工程的影响主要为NE向压缩变形、西侧岩浆岩段隧道工程的高地应力问题以及东侧软岩的大变形问题.澜沧江结合带及其西侧的岩浆岩体对应力应变的传递有显著的消减作用,导致在结合带部位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该结合带对铁道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NE向压缩变形、结合带及其西侧岩浆岩体隧道工程的高地应力问题,其东侧为相对稳定的地块,工程建设条件相对较好.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对南侧印度板块巨大推力产生的水平位移有显著的消减作用,主要表现为结合带内部岩体的压缩变形和南边界断裂的应力集中.该结合带对铁道工程的作用主要为结合带内部岩体强烈的压缩变形、南边界断裂的活动性及高地应力问题,结合带北侧具块状刚性特征的冈底斯地块是铁道工程建设较为理想的区域.
其他文献
藏东南帕隆藏布左岸的天摩沟于2007年9月和2010年7月两次爆发大型灾难性泥石流.通过遗迹调查和遥感解译,系统分析了天摩沟泥石流发育的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及气象条件.研究认
川藏铁路是自然、地质环境最为复杂的铁路工程,山地灾害作为局部乃至全线的关键控制节点,关乎川藏铁路建设的成败.川藏铁路康定—昌都段全长近700km,地貌类型多样,地质条件复
川藏铁路泸定至康定段走线需要穿越康定县姑咱镇的日地沟,该沟泥石流活动性较强,成为该段铁路选线的关键节点.采用野外考察、室内运动特征参数计算等手段,分析了日地沟泥石流
川藏铁路高速交通廊道研究区地质构造环境较为脆弱,尤其是金沙江结合带、澜沧江结合带、怒江结合带及雅鲁藏布江结合带4条主要的块碰撞结合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活动性.本文在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西南重要的河流资源,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基本沿雅鲁藏布江中游段穿行.该段铁路共有31座跨(临)江桥梁,其中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本文将总结性地对拉林
本文通过对拟建川藏铁路新都桥地区的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进行了大量的室内直剪试验,重点研究了粗颗粒土在不同级配、不同含水率及不同冻融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总
本文通过对拟建川藏铁路新都桥地区32处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的野外调查和现场监测,研究了季节性粗颗粒冻土边坡的破坏模式,主要分为剥落、滑塌、冲刷和热熔滑塌4种破坏类型.
拟建川藏铁路行走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而隆升的川西及藏东南高原地带,沿线山高谷深,因其强烈的内、外动力作用及气候影响,段内沟谷边坡岩体卸荷作用强烈.本文在多次现场
川藏铁路沿线山高路险,很多区域人车难以到达,采用常规的勘察手段实施难度极大.高光谱遥感数据能有效大面积地对岩石进行分类,其理论依据是岩石的反射光谱曲线差异性.本文选
通过对川藏铁路然乌—通麦段泥石流形成环境背景与泥石流分布的关系分析,确定了冰水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流域特征和冰川冰湖特征两大类指标.根据各类指标对泥石流作用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