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发展研究

来源 :2008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g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自适应技术、跳频技术以及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短波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目前短波跳频电台跳频速率较低(绝大多数为几十跳每秒),跳频带宽窄(小于256KHz),不易对抗分段扫描和阻塞式干扰,跳频工作时由于频率合成器转换时间、信道延迟、功放调谐时间等因素影响,每个跳频周期都有中断,时间可达3^"7ms,因此通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f}l这些问题也正是当前短波通信抗干扰技术发展的重点。本文基于军用短波通信设备的抗干扰技术应用分析,研究了短波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协同分集系统为移动网络中单天线的移动终端寻找协同伙伴,形成虚拟的多天线阵列实现空间分集,提高系统性能。本文在协同中继策略中引入多用户检测技术,采用不同的盲多用户检测算法,对协同分集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盲多用户检测技术对协同分集系统的性能有较大的提升。
介绍了幅度概率分布测量方法的基础及其优点,并且把幅度概率测量方法应用到无线电设备的检测过程中,通过与传统测量方法的比较,得出了幅度概率测量方法的优越性。最后给出了制定幅度概率分布限值的建议以及APD测量在无线电设备检测中的应用的展望。
本文详细的探讨了对无线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辐射杂散指标的测试基本理论、测试方法实现,并对测试方法及过程提出了优化建议.
自适应子载波分配是提高多载波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借鉴已有的OFDMA系统自适应子载波分配算法,结合MC-CDMA系统特点,根据各用户在各个子载波上的信道增益情况,并考虑系统用户间的公平性,提出一种基于用户间公平性约束的速率自适应子载波分配算法。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提高系统性能的同时显著提高了系统中各用户间的公平性。
为了解决无线电频谱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低,需求与供应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从转变频谱观念,分析各国频谱策略入手,对多无线电系统动态频谱分配与共享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解决频谱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开发高效频谱利用技术;多无线电系统动态分配与共享技术是最有潜力的高效频谱利用技术;基于分配架构的动态频谱分配算法可有效解决有关频谱共享的问题。
无线电频谱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随着无线电技术的飞速发展,频谱资源得到了不断的开发和利用,也逐渐释放出所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介绍了通信系统利用无线电频谱作为媒介,将无线通信网络互联互通,把技术上的效率转化为某些经济收益。但是这些收益并不是没有代价就能实现的,比如使用频谱所要付出的费用、密集的网络架构体系。3G真正的优势所在是能够传输高速率的多媒体业务,这些是先前技术所不能实现的。高速率、灵活的分组
对于无线通信系统来说,特别是单天线节点无线通信系统,采用协作通信技术及功率分配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性能。以误码率最小化为目标,基于DF中继模式,研究了最优功率分配和最优阀值选择功率分配两种功率分配方案的优劣,分析比较其性能并用MATLAB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最优功率分配方案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无线电管理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关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无线电管理的重要性日趋显现,加快无线电管理科学与技术工程建设尤为重要。
为对分散的频率台站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基于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了省级无线电频率台站管理系统。描述了系统结构和数据交换方法,研究了应用子系统功能模块的本地化。在湖北省进行了部署并运行,实现了分散频率台站数据的集中管理,运行效果良好。
针对无人机遥测链路的电磁兼容问题,基于ITU建议模型和准则的算法评价体系,探索频谱工程技术领域系统间电磁干扰预测的分析方法,综合利用空地移动通信传播模型,EMI预测模型,频率距离分离准则等,通过实例对无人机遥测链路电磁兼容性能进行分析,并对该方法在系统间EMC分析中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