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德育”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来源 :第四届无锡市中小学积极德育研讨会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观摩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370724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德育是积极心理学与德育研究交叉结合的产物,是对传统德育理论的创新和拓展,它要求教育者遵循积极主动的干预原则,将德育目标指导下的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成长过程有机契合,通过对受教育者自我道德成长能力的培养,加深并强化受教育者的积极德育情感体验,促使其道德社会化过程的完善.积极德育具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基础,它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关怀,着力人格塑造,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和指南.
其他文献
都说距离产生美,但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旦产生距离,那还会美吗?有时候,弯下腰来,友善地与学生沟通,能赢得他们的信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双赢.
教育是一种心灵互动的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沟通每时每刻都在不间断地进行着.师生的平等“交谈”,心灵间的“对话”,情感上的“交流”,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更是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的一条途径.更是师生“对话”的乐园、学生精神的家园,这是教育追求的一种高境界.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交谈”去打动学生的心弦,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是教育追求的一种高境界.
在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着许多热点问题,诸如:怎样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怎样建立儿童合作发展有效机制、怎样培养儿童的习惯等。而笔者所面临的就是怎样转化这个孩子的问题。结合积极心理引导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引导教育:积极教育需耐心为本、细致为尚,积极教育需注重方法、跟进疏导,积极教育需巧置阵地、由知导行,积极教育需不断反思、积累更新。
现代社会的各种压力作用于学生的方方面面,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帮助,但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那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赞同,赞许,鼓励,激励,肯定等,指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减轻心理压力,摆脱心理负担,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恰当的自我认知,让他们生活上或学习上找到正确的位置,因而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帮助学生的一大
细细想来,青春期的孩子怎么会迷上照镜子呢?主要因为没有镜子,充满孤独感,有了镜子,增加认同感。用话语的温暖让孩子释放来自外界对心灵的压力,语言是面镜子。这面镜子,会纠正一些小小的错误,让孩子得到正确的认识,随时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这面镜子,会欣赏一些小小的进步,帮助孩子重新认识不一样的自己,养成自尊自信的好品性。成为一面消除孤独感,增加认同感的镜子吧!让孩子带着积极的认可,去走漫漫人生路
学生工作是一项心灵启迪心灵、情感激发情感的事业,班主任唯有将自己的心智模式调到孩子们的心灵频道,才能共同奏响成长的和弦,才能真正唤醒师生生命深处成长的力量。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重要的”,是啊,善良之于德育,就像灵魂之于躯体,所以在积极德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好善良这一层面,于是笔者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思考.然而,什么是善良?孩子心底的善良又在哪里。
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从改变教师的心智模式入手,整合心育德育资源,拓展德育体验空间,用积极的心态影响学生,以正面的干预转化学生,以生活的历练发展学生,德育工作才能时时处处走在学生成长的前面,防微杜渐,提高实效.
家长会,是由学校或班级召开的和家长交流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的会议,其特点是学校方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与绝大多数家长取得联系,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成绩,全面发展.家长会对形成教育的合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家长会上,家长除了可以了解孩子近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学习交流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方法.同时,家长会的召开,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同步化,加强家校联系,切实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除了
“铁打的餐桌,流水的孩子”成为一个流转的德育基地,一个传递温情的德育基地。一年级是小学阶段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小餐桌,大舞台,当孩子们自觉做到“安静吃、吃干净、桌面清”的时候,其他行为习惯的培养德育老师亦能迁移,轻松指导和驾驭。流转的餐桌让孩子们慢慢变化的同时,新任班主任老师的德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在悄悄转变—积极阳光地面对一年级午餐、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流转餐桌和谐融洽了师生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