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全麻选择与并发症

来源 :第七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lu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科妊娠分娩有别于其他学科,其镇痛或麻醉方式的选择与母亲及胎儿/新生儿的安危密切相关,尤其国内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家庭不但更重视两者的安危,且密切关注分娩与新生儿的质量。因而对此类病人进行镇痛或麻醉,要求实施者具有相应的临床水平。但目前相关并发症及由此所引起的医患纠纷值得关注,故本文就国外(主要为欧洲,其次为美国、南非及部分南亚国家)分娩与剖宫产术镇痛、麻醉方式选择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报道、多中心研究或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分析,希望对其相关并发症的防范与处理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慢性疼痛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并成为消耗卫生资源的重要原因。神经性病理性疼痛是一种难治性慢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根源是神经系统尤其是感觉神经系统的创伤或者疾病所致。本文指出神经损伤后免疫细胞的聚集、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补体途径的激活等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和维持过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多数胸科手术常在术中采用单肺通气,如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食管胃切除术、胸膜剥除术、肺大疱切除术和支气管肺灌洗等。本文结合单肺通气(OLV)的适应证、肺隔离的方法、单肺通气的管理,视频辅助胸腔镜(VAT)等内容,胸科手术麻醉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运用中药外敷方法达到镇痛目的由来已久但其机制尚有争议。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痛觉神经生理学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外周的伤害性感受器信号传导机制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中药外敷的镇痛机制逐渐明晰。本文介绍了中药外敷镇痛涉及的局部和外周痛信号,并就新型外敷中药镇痛制剂的应用进行探讨。
150年前,全麻药物的发现引发医学革命。患者意识消失没有痛感使得现代外科成为可能,而且全麻药物已经成为必不可少且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一些静脉麻醉药物,如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已证实它们的作用位点为GABAA受体,GABAA受体中的亚单位发挥关键作用。尽管已证实数目相对要小的一些位点有可能是吸入麻醉剂的作用靶点,但其作用机制还不清晰。本文结合蛋白模型、麻醉剂浓度、吸入性全麻药物、双孔区K+通道等多方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通道)广泛分布于整个脑组织,其把细胞的兴奋性和能量代谢密切地联系起来,在脑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的新靶点。本文分析了mitoKATP通道的基本特征,并就mitoKATP通道开放剂的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海马成年神经再生受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的双向调节,主要有神经营养因子、抗抑郁药、应激、癫痈发作、体育锻炼、学习、激素以及阿片类药物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调节,在成年神经再生的不同阶段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存活。本文对阿片类药物在成年神经再生增殖过程中的影响做一综述。
硫化氢(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人们对于H2S毒性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被某些国家用作化学武器,对敌人进行杀伤,也给人类带来巨大心灵创伤。近年来,随着医学和生理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开始发现H2S这种有毒气体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多种组织、器官,并且通过多种调节方式和信号转导形式发挥多种生理、病理作用。通过对H2S的病理生理作用的研究,结合已有的对NO和CO的研究,人们发
近年来发现的下游调控元件拮抗调节子(DREAM)基因为疼痛研究提供了新的靶点。Cheng等发现DREAM基因敲除后小鼠正常发育,未见运动功能、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缺陷,但在急性热痛、机械痛和内脏痛模型中疼痛反应明显减少,在慢性病理性神经痛和炎性痛模型中痛行为测定显示痛觉反应明显降低,而且痛阈的降低不受刺激种类和组织类型的影响。究其原因是由于DREAM敲除后脊髓PPD增加,其疼痛行为减少是通过强啡肽-
肺动脉导管(PAC)的构造增加了管腔用于测量静脉压、右心室容量、射血分数和起搏心脏。增加的光纤、分光光度法测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及测右心室容量的热敏电阻线圈都增加了其复杂性。本文介绍了PAC床应用争议的焦点,并就PAC测量结果可靠性与真实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妊娠期高血压病是孕妇及围产期婴儿发病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虽然孕妇心排出量和总血容量增加,但是在第二或第三孕期的血压却低于同龄的非妊娠妇女。原因首先是黄体酮与依前列醇精确调节所致全身血管阻力降低;其次是由于胎盘的发育,出现动静脉瘘样的效应。本文讨论先兆子痫孕妇的病理生理及围术期管理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