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台偏置的BPF重建算法及加速研究

来源 :2012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X射线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一种利用X射线对物体各个方向扫描获得横截面图像的无损检测技术。但探测器的宽度有限,采用较大放大比扫描时,有可能发生投影横向截断,导致较严重的重建伪影,因此研究扩大视场扫描方式和对应的重建算法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实时监测系统中对重建速度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研究了基于滤波反投影的转台偏置扫描方式,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重建公式,重建的视场范围是一般单元轨道扫描范围的2倍左右,或者可以提高成像的放大比;文章还研究了该算法在CUDA平台下的加速方式,最终通过DBP重建和Hilbert滤波过程的加速得到了综合高达数十倍的加速比,使工件扫描和重建效率大大提高。
其他文献
利用Hopkinson杆,以装甲钢、纯铜及IF钢为材料,采用设计的帽型样尺寸,在不同压力下进行高速冲击,利用EBSD分析其在高应变率变形下的剪切带的特征.结果表明,应变率为104s-1,装甲钢绝热剪切带呈现白亮带状,纯铜及IF钢为河流状.3种材料剪切带内均存在细小等轴晶,装甲钢形成的剪切带取向较分散,但存在稍强的{110}〈111〉织构,纯铜存在{111}〈110〉织构,IF钢形成{110}〈11
粉末喂料注射过程中所产生的缺陷,不能在后续的处理过程进行消除并且这些缺陷很有可能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被放大。所以及时的对注射坯中的缺陷进行检测,从而对工艺进行相应的调整将会提高产品的质量。利用工业断层扫描(ICT)技术对不锈钢粉末注射坯进行检测,针对注射样中孔隙较小,不易在CT扫描图片上发现的问题,在Matlab软件上开发出一套图像计算方法从而完成对注射样中孔隙缺陷的提取。并对提取出来的孔隙进行空间
计算了NiFe/Cu薄膜的弹性应变能和表/界面能。结果表明{100}晶面和{111}晶面分别是弹性应变能和表/界面能最小的晶面,使薄膜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择尤取向而产生{100}和{111}纤维织构。比较两种织构的形成机制,{100}织构具有最低的弹性应变能和表/界面能,因此NiFe/Cu薄膜在退火后的最终织构是{100}。同时提出弹性应变能是退火后薄膜发生{111}织构向{100}织构的转变的主要驱
本文利用SEM及EBSD技术,研究了固溶及时效处理的铁硅合金Fe-3%Si-Mn-S在不同应变量下室温压缩过程中MnS粒子的形貌、尺寸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变形量增大,{110}取向对析出的粒子尺寸影响逐渐明显;析出粒子平均尺寸与粒子总面积成反比,并随应变量增加成周期性变化。粒子被切碎同时有新粒子析出,大粒子熟化伴随小粒子的回溶,且均以后者为主。
对商用50W330型无取向硅钢成品在930℃下保温2h并以不同方式冷却,利用磁性检测仪测试分析了固溶前后的磁感和铁损变化,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显微组织结构的演变。分析了平均晶粒尺寸、织构组分比及第二相粒子对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平均晶粒尺寸的增大,硅钢的铁损和磁感都有明显下降;2)当平均晶粒尺寸相差不大时,织构组分比[Goss+{ 100}]/{ 111}越大
本文通过研究化学镀钯的方法,分析钯在化学镀沉积过程中的形成的多种纳米结构特征以及和基体表面结构之间的关系,揭示钯纳米结构和薄膜形成规律及其控制方法,为钯对氢作为洁净能源的应用和氢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黄河下游冲击平原建设使用的某X60管线已发生多起由土壤外腐蚀造成的穿孔漏油事故,现场检测发现多处管道阴极保护不到位、防腐涂层完全破损,给管道安全运行带来巨大威胁.本文采用光学相机、3D成像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系统分析观察了X60管线钢在黄河下游平原高盐碱性土壤中腐蚀的宏观、三维立体与微观形貌,结果表明X60管线钢在黄河下游平原高盐碱性土壤中发生了严重的腐蚀,腐蚀主要为全面的不均匀腐蚀,并伴有
针对制造过程中不同直径H13材质芯棒在相同调质温度及保温时间系数的情况下,硬度出现明显偏差的现象,采用小试块试验研究不同淬火、回火保温时间对奥氏体晶粒度、析出碳化物的影响。分析发现回火保温时间的差异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且提出改进回火工艺的建议,对H13材质芯棒产品质量的控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利用ZElSS-AXIO金相显微镜、ZEISS-MA10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2CrMo船用电机轴经常规热处理调质和改进后热处理调质的性能和组织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两者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42CrMo电机轴采用常规热处理工艺调质后,获得的组织主要为粒状贝氏体且组织较为粗大,扫描电镜显示其冲击断口呈脆性断裂,低温冲击韧性不能满足技术要求;采用改进后的热处理工艺调质后,相同位置处的粒状贝氏体数量明
研究了熔体过热温度、冷却速度及浇注温度对Al-25%Si合金凝固形核温度、初生硅尺寸和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初生硅形核温度先随过热温度升高而增加,过热温度超过1000℃,形核温度降低.过热温度超过900℃,增大冷却速度使初生硅和共晶硅形核温度增加.增加过热温度和冷却速度,有利于初生硅相尺寸细化和数量增加,同时尺寸对冷却速度敏感性随过热温度增加而降低.过热温度为1000℃时初生硅尺寸可细化至15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