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矿山地质学发展大趋势--兼论传统矿山地质学向当代地质学演变

来源 :中国第四届青年矿山地质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unchao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回顾了矿山地质学的历史发展,其次分析了矿山地质学的发展现状,矿山地质学面向跨世纪的挑战。进入21世纪的近15年来,矿山地质与采矿新理论、新技术如数字化矿山、无废料矿山、矿产循环利用相结合及地质科学的新进展,如地学信息,地、物、化、遥多专业综合找矿技术,计算机应用、三维建模、可视及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系统论,面对21世纪科技发展大趋势和我国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对矿产品需求强劲增长和矿山落后粗放式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矿业转型升级,应大力提高科技水平,作为提高资源保障和资源利用的基础与先导作用的矿山地质更要提高和加强。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培养更多生产矿山一线需要的地质、采选矿及相关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关注学科前沿。以科技创新促进矿山地质队伍的提高与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造就大批优秀人才,谱写有中国特色的矿山地质学多姿多彩的新篇章。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矿床地质概况,分析该矿床的地层岩性、构造、接触带与矿体分布的关系等内容,系统概述了该矿床成矿特征.结合多年的探采工程,根据矿化特点、构造、接触带等地质特征,说明了下一步找矿前景主要工作区域,除了在现有矿床的深部,还可涵盖到周边远景区域.
会议
为确保天然铀满足我国核电的发展,文章对现役矿井增开新中段前,如何结合该矿井实际生产情况和地质队提交资源储量信息,对该中段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预测及评价进行了各方面因素分析、总结,对现役矿井是否进行新中段开拓从资源角度给予可靠地指导,降低了投资风险.
沙洲矿井开采40余年,主矿体回采殆尽,周边矿体以薄、小为主,且赋存条件及产状较为复杂,尤其是矿体复合分支现象较为常见,本文针对复合分支矿体采矿方法的选择及应用进行总结,以达到指导生产的目的.针对复杂的复合分支矿体,采矿法的联合运用不仅能改善采场的作业条件,大大降低采场的“两率”指标,而且只要施工组织合理,采场也能获得较高的分层生产能力,对降低水冶成本起到重要作用。
石土岭矿井在生产探矿中广泛使用了坑内钻探技术,大力推行以钻带坑,坑钻结合的勘探方式,对矿井内部分矿体和构造进行了勘探,探边找盲,提高储量级别,提高矿山经济效益.本文总结了坑内钻探在该矿井中应用的一些成功的经验.以钻代坑、坑钻结合的生产探矿方法,在石土岭矿井铀矿床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一些成功经验。因此,要不断的总结探矿经验,推广这一勘探方法,提高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加强对成矿地质条
铀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随着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大,保有资源却日益匮乏,努力挖掘潜在资源迫在眉睫.找边攻深是目前找矿主要的两大方向.本文通过对71A勘探线-83m~37m标高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总结出矿体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为攻深找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某铜矿中主要有价元素Cu、S、Fe的品位分别为0.71%、19.40%和33.91%;其中Au、Ag的品位分别为0.27g/t和3.00g/t,可综合回收.运用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以及矿物参数自动分析仪(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er,简称MLA)等大型先进的仪器对该伴生金、银矿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金大部分赋存于自然金中,其次以金银矿的形式产出.矿
某钒矿含V 0.51%,为主要有价回收对象.为研究该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运用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以及自动矿物分析仪(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er,简称MLA)等大型先进的仪器对该钒矿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查明了该矿石中钒元素的赋存状态及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钒分布于硅酸盐矿物中,分布率为89.29%;部分钒分布于褐铁矿中,分布率为3.24%;部分钒分布于钒
某锌多金属矿中,金的平均品位达2.26g/t,为了查明矿石中金矿物的性质,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等手段,对矿石中的金矿物进行了系统研究.查明了矿石的矿物组成、金矿物的种类、金矿物的分布特征、嵌布粒度、金的赋存状态等特征,指出了影响金矿物回收的矿物学因素,为选矿工艺流程的设计和提高金的选矿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某铜矿石中铜品位为0.46%,相对较低,其中伴生有价元金、银,品位分别为0.44g/t和7.14g/t,可综合回收利用.通过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该铜矿石中伴生金银矿物的种类、嵌布特征以及嵌布粒度,为其综合回收提供理论依据,实现了主要有价元素铜及伴生有价金、银元素的有效回收,体现了工艺矿物学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