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半夏炮制减毒的探讨

来源 :2016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h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因其有强烈刺激性,临床多用其炮制品,半夏经各种方法炮制后,毒性明显降低,同时增加了不同的药用功效。本文通过概述不同半夏炮制品炮制减毒的机理,为临床选用相应的炮制品以及保证应用安全、有效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中药材在应用或制成剂型前,进行必要加工处理的过程,即为炮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等。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多附有泥土和其他异物,或有异味,或有毒性,或潮湿不宜于保存等,经过一定的炮制处理,可以达到使药材纯净、矫味、降低毒性和干燥而不变质的目的。另外,炮制还有增强药物疗效,改变药物性能,便于调剂制剂等作用。中药炮制方法通常分为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他制法5 大类。有毒中药对于疑难杂症常有独特
总结何首乌产地加工对何首乌质量影响的研究现状,为何首乌药材质量的深入研究提供文献依据。以何首乌,质量为关键词,运用数据库,收集近十年的文献,剔除与产地加工无关文献,并加以整理分析。通过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何首乌种植基地的选择,采收季节,生长年限,产地干燥方法,切制的规格,饮片的贮藏均存在争议。影响何首乌饮片质量的各个环节均需制定统一的标准,以便确保何首乌饮片的质量,解决市场上何首乌饮片质量参差不齐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生何首乌具有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的作用.临床用于疮痈,瘰疬,风疹瘙痒,久疟体虛,肠燥便秘.制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高脂血症.从古至今,何首乌是临床常用的滋补之品,且记载何首乌毒性古籍寥寥无几.然至2001
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荃》记载:"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文中提到中药经醋炮制后具有入肝经止痛的功效。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醋制这一炮制方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
柴胡为我国传统中药,临床常用药。古代本草书籍中关于柴胡的炮制方法记载较多,炮制理论也较为丰富,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醋柴胡。然现今柴胡临床所用饮片以生品为主,炮制品使用较为混乱。本文就《本经逢原》中所述柴胡:"入解表药生用,清肝炒熟用"的理论,结合柴胡的功用、方剂配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综合进行论述,试探析该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临床合理使用柴胡提供参考。
人们对"毒"的认识远至上古时代,认为药即为毒,毒性就是药物的疗效,可见当时人们对于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并不十分清楚;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毒"有了新的定义,即为药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而并非传统中药都是有毒的。有毒中药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社会背景,有毒中药既有治疗作用,又有毒副作用,使用应当谨慎。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历代医学家也针对如何安全使用有毒中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摸索提炼出许多有效解
对黄连的调剂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梳理。通过文献搜索、技术调查以及实践操作,分析梳理黄连的调剂关键技术。中药调剂的关键技术包括中药性状辨识技术、中药临床炮制技术、中药处方审核技术、中药处方应付技术、中药发药交待技术、中药调剂供应技术、中药采购管理技术、中药贮存养护技术,系统全面的继承发展中药调剂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伏龙肝,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下品。又名灶心土、灶中土、伏龙、灶心黄土、、灶内黄土、陈伏龙肝、釜下土、釜月下土等。为烧木柴或杂草的土灶内底部中心的焦黄土块。全国农村均有,在拆修柴火灶或烧柴火的窑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即可。《本草经集注》曰:"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纲目》云:"独孤滔《丹书》言,伏龙肝取经十年灶下,掘深一尺,有色如紫瓷者是真,可缩贺,伏丹砂。盖亦不知猪肝
医院药学调剂工作逐步由供应保障型向供应与技术服务结合型转变。饮片调剂模式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整体药学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通过对饮片调剂模式的调研,提出采用中药饮片全自动调配系统和集成式饮片调配煎煮系统,充分发挥药品生产、经营公司的专业优势,加快中药饮片调配方式改进。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更好的发挥药学服务职能,促进合理用药。
藏药学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藏族人民在与疾病斗争过程中,就认识到动、植、矿物具有接触人体疾病的功效。公元7-8 世纪的代表著作《月王药诊》、《四部医典》等就是例证,自公元10 世纪始有藏药学的代表著作当推《晶珠本草》。它是帝玛尔旦增彭措通过实地考察,用20 年左右的时间,于1743 年编著而成,全书收载药物2294 味,根据药物的来源、质地、生境、入药部位等分为珍宝类、石矿类、土类、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