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啶胺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对灰霉菌的持效性研究

来源 :第十一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啶胺是由日本石原公司开发的取代苯胺类广谱杀菌剂,对灰霉菌有特效,与常用药剂无交互抗性,但在瓜类作物上易产生药害,其应用受到限制.微胶囊可有效控制芯材的释放,农药可通过微囊化避免药害,并延长持效期.但氟啶胺微胶囊制备方法及其缓释性能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氟啶胺微胶囊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热重分析对微胶囊进行了结构表征获得的2%氟啶胺微囊悬浮剂平均粒径为4.35μm,包覆率为91.9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氟啶胺微囊悬浮剂在纯水、10%和30%甲醇水溶液中的释放特性,在100h内其释放曲线较好的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分别为y=0.003 4x+0.039 7,y=0.006x+0.265 9和y=0.076 5x+1.376 1,拟合相关系数为0.952 9~0.980 4.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灰霉菌的离体活性,结果显示,在培养7天后氟啶胺微胶囊对灰霉菌的抑制效果好于氟啶胺原药和悬浮剂,药剂有效成分浓度为0.05 μg/mL时,氟啶胺微胶囊对灰霉菌的抑制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建立了氟啶胺在黄瓜叶片中的QuEChERS-HPLC痕量分析方法,回收率为86.1%~ 102.7%,变异系数为3.9%~4.1%,符合定量分析要求.氟啶胺微胶囊在黄瓜叶面的消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为y=99.672e-0.141x,相关系数r=0.909 0,半衰期为4.9天,氟啶胺悬浮剂半衰期小于3天,微囊化提高了氟啶胺在靶标作物上的持效时间.本研究结果为氟啶胺减施增效和提高作物安全性提供了基础,并为该药剂缓释剂型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Gray mold,caused by the fungal pathogen Botrytis cinerea,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diseases of tomato grown in Hebei Province and the control of the disease is largely de-pendent on the applicati
会议
马铃薯黑痣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以带病菌种薯和土壤传播,在世界马铃薯主产区普遍发生,主要为害马铃薯幼芽、茎基和块茎,造成茎基部铁锈色病斑、植株矮小,叶片翻卷,菌核使新生块茎上带“黑痣”,降低块茎的商品属性,严重地块芽块不能出芽,缺苗断垄,明显减产.目前生产上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噻呋酰胺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对丝核菌
小麦赤霉病发生严重时,造成产量损失的同时使得病粒率上升,籽粒中DON毒素积累增加,从而使小麦失去商品性.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实际中,有效药剂、防治时间、防治次数是否能够提高防治效果以及最大的防治效益等,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地点在豫南唐河县桐寨铺镇,所用小麦品种为中洛1号,赤霉病自然发生,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和30%多菌灵·三唑酮悬浮剂2种药剂,设置扬花期用药、扬花后7天用药和两次防治处
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不仅能引起产量损失,而且发病籽粒中含有毒素对人畜健康造成威胁.为明确对赤霉病不同抗感品种和药剂综合使用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选取中感品种2个(郑麦9023和西农979),感病品种9个(衡观35、中麦895、周麦18、矮抗58、郑麦379、周麦27、郑麦366、百农207和郑麦7698),在扬花期喷施48%氰烯菌酯·戊唑醇50mL/亩,于喷药后21天调查不同品种的药剂综合防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油菜菌核病是为害西南地区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啶酰菌胺近年来开始应用于防治该病害.本文旨在了解西南地区田间油菜菌核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性现状,评估潜在的抗药性风险及抗性机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测定了112个野生菌株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其EC50值分布呈现连续的单峰曲线,近似正态分布,变化范围为0.009 0~0.235 5μg/mL,平均EC5
The mitochondrial alternative oxidase (AOX),a cyanide-resistant ubiquinol terminal oxidase widely present in higher plants,parts of fungi and algae,facilitates respiratory activity of mitochondria and
随着高产水稻的大面积种植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近年来水稻恶苗病大面积发生,严重威胁水稻安全生产.明确病原菌流行规律及其对药剂的敏感性,对病害的防治至关重要.2017年从浙江省金华、嘉兴和绍兴地区共获得134株水稻恶苗病菌,其中藤仓镰孢(Fusarium fujikuroi)101株,金华、嘉兴和绍兴地区分别为36株、32株和33株,分别占该地区种群的75.0%、71.1%和80.48%.根据多菌
桃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p.)真菌引起的严重为害桃生产的重要病害.在美国,尤其是其东南部地区,造成了越来越重的经济损失.2012年、2013年夏季,在美国南卡莱罗纳州,桃炭疽造成了50%以上的采后果实损害.在我国,该病在江淮流域桃产区也严重发生.现已上升成为了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生产上,对该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DMIs类杀菌剂.但桃炭疽病菌对DMIs杀菌剂的敏感性
丁香菌酯(SYP-3375)是我国沈阳化工研究院研究创制的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该化合物从天然产物香豆素出发,由香豆素和甲氧基丙烯酸酯两个天然产物片段组成、其结构新颖,仅含碳、氢、氧三种元素,低毒、低残留、无“三致”作用,对哺乳动物、环境生态及非靶标生物安全.已获国际通用名称coumoxystrobin.由于其高度的环境安全性和独特的作用机制、使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本研究采用离体测定
双苯菌胺(SYP-14288)是我国沈阳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一种具有高效、广谱的抑菌活性的杀菌剂。其结构与氟啶胺(fluazinam)类似,但是其抑菌谱和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基于GC-MS分析平台,比对分析了双苯菌胺EC50浓度下处理与未用药处理的Phytophthora capsici菌丝代谢组的差异,根据具有保留时间和高分辨的代谢组数据库Fiehn 库,对菌丝代谢组进行定性分析。药剂处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