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僵患者失连接假说:多模态脑网络机制的磁共振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僵(stupor)是表现形式高度统一的严重精神疾病,表现为严重刺激后出现的高度运动抑制的僵直状态,但意识保留,反射正常,可持续数周至数月甚至死亡。木僵主要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应激障碍疾病的急恶性进展,具有两大特点: ①基本意识保留; ②行为活动严重抑制。由于木僵的神经机制不清,其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医生的经验判断及尝试性对因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因此,揭示木僵的神经机制,发掘客观影像指标对其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意识活动的前提是 “开关系统”的激活,而网状激活系统是“开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状激活系统进一步向高位中枢(皮质)弥漫投射,调控躯体运动功能。由于木僵患者基本意识保留,运动功能受到抑制,从而推测木僵患者的僵直状态很可能是底层“开关系统”激活,但相关皮质投射网络通路发生损害。哪些结构,哪些网络发生障碍,以及如何发生障碍尚不清楚。另一方面,在认知及意识相关疾病的基础代谢脑网络研究中,往往受到高级中枢网络的混杂影响。木僵患者只存在基本意识,较好地排除了高级中枢的干扰。因此,深入研究木僵患者的脑网络损害机制,不但对木僵的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也为认知及意识障碍类精神疾病的底层脑网络研究提供重要的影像 依据。 本研究,证实了木僵患者“失连接”假说的存在。而作用靶点位于膝内侧状体,扣带回中部,左侧额下回,双侧额上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右侧小脑、丘脑后核群。阐明木僵患者致病脑网络神经影像机制。从而对疾病本身和人脑复杂认知最底层的“开关系统”网状结构的机制认识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临床怀疑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将获得的原始数据传送至飞利浦工作站进行VR、MPR、MIP等后处理重建,并对图像进行评定结果 110例病例中,2例因患者外围血管脆弱,造影剂外漏导致检查失败外,其余108例参考Hong等评判标准,5分85例,4分11例,3分6例,2分4例,1分2例结论
目的:利用MRS技术评价亚急性期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胼胝体膝部、压部代谢水平及其短期变化.方法:连续性纳入符合入组标准亚急性期DAI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12例,扫描胼胝体压部和膝部单体素MRS,所有患者并于1月后(31.5±6.2天,28-43天)复查MRS.使用LC-model软件定量计算各代谢物浓度,分析亚急性期患者、随访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及其纵向变化.结果:亚急性期患者胼胝体膝部、压部NAA浓度较
目的 评价CT联合全身骨显像在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连续性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全身骨显像阳性并同期行同部位CT检查且有原发肿瘤病史的患者资料,根据全身显像核素增浓灶的数目分为单发及多发(具有2个及其以上的病灶),以病理诊断或临床随访诊断为标准,分别对CT、全身骨显像技术及两者联合在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利用配对x2 (或校正x2 )检验比较CT、全身骨显像与
Background: Cell cycle is the process that from the beginning of previous mitosis end to next mitosis complete. Studies indicate that abnormal cell cycle activation is the common feature of many human
目的 讨论各种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平片,CT,MRI.结果 X线平片显示病变骨皮质膨胀形成骨包壳.CT显示病变由囊腔构成,大部分病变可见液-液平面.MRI检查显示囊间隔与囊壁强化明显,T1WI显示不明显,T2WI为中高信号.结论 各种影像学检查均对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与鉴别
目的 细胞周期是指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通常由G1期、S期、G2期和M期组成.当前研究表明,细胞周期紊乱是人类恶性肿瘤的共同特征,临床上使用的许多抗肿瘤药物,作用靶点也是针对控制细胞周期的关键蛋白.cyclin E 在 G1 期表达,S 期降解,Skp2的表达水平在G0/G1 期非常低,而在S期表达增加.光学分子影像技术是应用光学成像
目的 探讨乳腺X线摄影引导下导丝定位在乳腺簇状钙化病变的临床应用。 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触诊和超声检查阴性而乳腺摄影X线片显示簇状钙化病变的患者40例,采用乳腺X线摄影二维定位下穿刺,留置导丝于簇状钙化病灶区,引导手术将病灶切除活检。 结果 乳腺X线摄影检查发现高度可疑恶性的簇状钙化病变40例患者,均一次性导丝定位成功,手术切除完整。病理检查:恶性病变31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4例,导管原位癌17例
目的 探讨3.0核磁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6月该院门诊收治的9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使用3.0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资料. 结果 9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中肿物在2 cm以下的患者占36例,乳腺癌患者占18例,3.0核磁共振在术前的诊断中乳腺癌患者占16例,诊断符合率为88.9%,假阴性患者占2例;肿物在2 cm以上的患者占54例,乳腺癌患者占30例,3.0
目的:通过行64层螺旋CT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扫描对比以评价低剂量CT在肺部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150例胸部平片疑似肺部肿瘤患者,其中,男性83例,女性67例,年龄41-86岁,平均年龄63.5岁,应用GE Lightspeed VCT 64层螺旋CT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常规剂量及低剂量CT扫描.扫描参数:常规剂量:管电压120KV,管电流280mAs,层厚5mm,螺距(Pitch)0.9
目的:随着pac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ACS承担着医学影像庞大数据信息的传输和通讯等任务,出现故障的时候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医疗工作,建立应急体系势在必行。 方法:PACS主要包括:1、图像输入装置,包括各种影像检查设备;2、服务器、图像数据库;3、数据通讯网络;4、显示工作站 一、 图像输入装置故障,需要建立设备故障后检查任务的分流,技师的调配,维修工作的及时跟进体系。图像输入装置平时应注意硬盘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