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在竖直矩形毛细微槽中的干涸点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十届全国热管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ing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宽视场体视显微镜和CCD 摄像系统对纯蒸发换热情形下竖直放置的矩形毛细微槽群热沉中的液体沿微槽槽道方向的流动情况和干涸点高度(润湿高度)进行了观察测量,并对微槽几何尺寸、工质等因素对润湿高度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纯蒸发情形下的液体润湿高度随着输入加热功率的增加而陡降;一定热负荷下,微槽较深、较窄以及微槽群密度较大时液体的润湿高度较高;甲醇和乙醇在较低输入加热功率条件下的润湿能力要强于蒸馏水;竖直毛细微槽中液体的润湿特性受重力的影响严重。
其他文献
本文从MTBE的生产工艺出发,结合回路热管化学反应器的特点,将其应用于该生产工艺,并对回路热管蒸发段传热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蒸发段的换热关联式。最后设计和进行了现场小试,得出了反应器内部床层温度分布状况图。最后在工业化应用中进一步验证了将回路热管用于MTBE 预反应器的可行性。
本文介绍了平烧余热利用装置的特点、原理和运行情况,并于2001年为某钢铁厂36平米平烧设计了一台烧结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一年多的生产实践表明,设计是成功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填补了平烧余热利用的空白。
本文报道一种气体与液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新型热管换热组件的结构、设计和工程应用。该热管换热组件将液侧换热管束置于冷侧较大的联箱内,实现了气体在肋片管外流动、液体在较小管内流动。而它的气侧和液侧之间又没有直接的间壁换热面,通过改变液侧和气侧换热面积的比例可使换热壁面的温度大幅提高,起到防止在换热面上结水露或酸露的作用。实现了液体流动的空间和热管内腔容积都相对小,容器承受高压能力强;液侧采用U 型换热管
本研究制作尺寸为60mm×33mm×0.8mm的微型回路式热管(Micro LooPHeat Pipes-MLHP),其内部由蒸发区、汽相流道、冷凝区以及两条液相流道所组成。毛细结构利用体型蚀刻出平行的V型沟槽,其水力直径分别为47μm、67μm以及83μm。MLHP的结构是将玻璃键合于硅基材上,利用透明的覆盖层以便于二相流的视流观察。采用纯水以及甲醇作为工作流体。测试结果显示当蒸发区面积为1cm
本文通过对热管常压蒸汽加热器与常压热管空气预热器的结构及其性能进行对比,通过对热管常压蒸汽加热器与热管空气预热器的计算数据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在一定的情况下采用热管常压蒸汽加热器进行余热回收是可行的结论。
本文针对LHP/CPL 回路中的关键部件-反向式蒸发器中的毛细芯的传热流动特性进行二维数值分析。计算表明:随着肋槽比的变化,最高肋温,最大压降,最大蒸发热流/出口流量均存在一个最小值;肋槽宽度越小,毛细芯传热性能越好;随着毛细芯厚度的增加,毛细芯最高温度和最大压降升高,而漏热和最大蒸发热流降低。并且,毛细芯向内表面的漏热与结构尺寸有关,对漏热量的估计需进行二维计算确定。
环路热管的启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动态过程。本文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了蒸发器内气液分布、反重力工作高度、启动热载荷的大小、热沉温度等因素对启动的影响。详细描述了四种不同蒸发器内气液分布情况下启动的实验现象,并进行了解释和分析,给出了这四种启动的系统温度变化曲线图,总结了这四种启动情况的难易程度。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对于液体干道内充满液体、蒸汽槽道存在蒸汽时的启动,储液器温度上升主要不是漏热导致,而是蒸汽槽
鉴于板翅式和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设计了一个热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并搭建了一实验台。将喷水室、直接蒸发冷却填料集成到二次侧流道,以求对系统优化设计,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两相半开式热虹吸管是一种分离型重力热管。本文就该类热管在倾斜状态下的传热特性与倾角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两相半开式热管分别就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倾斜时其传热系数和倾角的关系。
鉴于重力型热管特有的优良特性,设计开发了两种结构形式不同的电子器件冷却用重力型热管散热器。其冷凝段分别采用一根和多根热虹吸管,蒸发段都采用同样的平板容积型蒸发腔。为了对散热器的传热性能进行研究,建立了风洞测试系统。实验用电加热模拟发热电子元器件,在风洞中对不同加热功率和风速下散热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从总热阻和当量对流换热系数两方面比较了两种散热器的散热能力。研究表明:两种散热器都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