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粮价谁掌控?--基于国内外数据的实证

来源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qing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小麦、玉米、大豆、大米的价格,通过对其2000年到2011年的国内价格变动特点进行分析,挖掘出国内粮食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发现,导致国内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价格与零售价格差价较大.最后根据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原因的比较分析,得出提高农业生产力是应对粮价上涨的根本、科技力量会对稳定粮价有帮助、政府对粮价控制起重要作用几个启示.
其他文献
节事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在促进节事举办地旅游发展,提升知名度和形象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旅游公共服务对节事的举办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加强和完善,不仅可以提升旅游活动发展的水平,还能够提升节事的运行效率。因此,文章从当前节事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出发,以国内举办的重大节事为案例,分析节事对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其两者的关系,从政府、企业和社会第三方的角度来研究
我们要坚持这样的观点:旅游者同时又是文化传播者。旅游活动将推动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价值观念的转变,审美观念的转变。随着这些转变的层出不穷,旅游文化将在趋同化和个性化相对立的统一体中得到发展。
澳大利亚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吸引了全球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前往参与,这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不仅满足游客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且很好的保护了野生动物及其生境。本文通过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游客进行调研,分析游客对在野外生境中接触海豚的风险感知。通过风险感知量表均值得分,本文发现游客对接触海豚的总体风险感知程度较低,认为接触海豚是相对安全的活动,游客风险感知最强的为体验质量,其次为舒适性
庐山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以"文化景观"为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享誉海内外。文章认为庐山旅游文化景观经历了宗教与书院旅游景观共争共荣、别墅与政治旅游文化景观交融、自然与人旅游文景观相辉映发展过程;而影响其变迁的因素主要为主流文化转变、社会经济、交通、大众化旅游,今后的发展方向将会是趋向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在自然中体现人文,在人文中展现自然。
本文阐述了环洞庭湖区农村经济状况与发展趋势和南县、沅江、资阳、赫山四县农村金融需求变化的主要特点,针对湖区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适时调整农村信货投放策略,完善配套政策扶持体系,完善约束、激励机制,建立“三农”信货投入的风险补偿机制,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完善信贷管理体系,开发新型经济组织迫切需要的信货产品,加强法律和政策引导,增加农村信货资金供给,规范和发展民间资金,建立适度竞争
本文阐述了湖南省平江县水利事业发展取得的进步和经验,指出平江县“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仍面临洪涝灾害严重,防洪标准低,干旱缺水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恶化,治理力度不够,水利投入不足,工程建设进展缓慢等问题,提出欠发达区域水利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建共享,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服务大局、
本文阐述了洞庭湖区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的现实意义,通过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提高了社会各界投资积极性,发展了湖区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应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范围,做好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的考评与监督工作,做好财政支农资金与金融资金的结合。
本文以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水稻产区农户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初步调查分析了样本区域农户对农村生活环境综合治理的认知与行为响应的基本现状与整体特点,其大部分农户已经具备了较高环境意识,但农户对政府农村生活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内容与措施以及生活环境整治知识熟悉程度尚不理想,从青少年到老年,对农村生活环境认知与行为响应整体水平具有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特点,认知程度与行为响应程度最好是35~55岁的青壮
本文阐述了洞庭湖位于中华文明的中心,充满文化精神,蠡山岛位于洞庭湖的中心,拥有众多考古发现,洞庭湖区在行政管理上分属湖南、湖北两省的十多个地、市,四十多个县(区、市)和农场(文化研究的概念地域则更大);其他服务体系和研究体系也是分割的。以往对待洞庭湖的指导思想也存在问题,对它大多采取过度的索取,总是考虑如何去开发它,治理它,从它身上过分索取。缺乏遵循自然规律,缺乏研究如何去尊重它,保护它,利用它。
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业比较利益较低等原因,导致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孱弱或缺失,农业科技投入与创新乏力.农业组织问题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导致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农业生产脱节,挫伤了农业科技创新组织的创新积极性.在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政府、技术市场和农业组织四位一体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