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医合璧,以文化人--陈念祖《医学三字经》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价值探析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第二十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ni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三字经》是清代医家陈念祖的著作之一.陈念祖(1753-1823),字修园,福建长乐人.其早年丧父,自幼跟随祖父学经史,兼习医学,后因家境贫苦,决意"半治举子业,半治刀圭家".中年以后入仕途,曾在直隶保阳(今河北保定市)、磁县、枣强等地为官,"究心民瘼".大部分医学专著就是他任职期间撰写的,蕴含着儒家与中医文化交融的智慧,对当前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兹选取《医学三字经》部分内容探讨其特点.《医学三字经》体现了陈念祖儒医合璧、以文化人的思想境界和医学素养,在“一带一路”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对于推动国际间文化交流、中医药国际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时代价值。
其他文献
《周易》为我国古代哲学的经典著作,所谓"医易同源",《周易》中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对中医学影响深远.文中介绍了笔者对象思维的认识,运用象思维分析了"中土"脾胃的生理特点,并以补中益气汤为例,运用象思维分析此方作用于脾胃及其相关脏腑的机制.
疑难杂症病久不愈,而患者胃气已虚,不宜多药、重药,甚至不宜用药的情况,临床所见颇多.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晖主任中医师遵从"因人制宜、保养胃气"的原则,灵活运用食疗缓收其功,引导吾辈明理治病、多法调治.
中医情志医学起源于先秦至东汉,并且与古代哲学中的情志理论密切相关.鉴于古人用字行文的特点,往往一字多义或多字同义,无法与现代词汇一一对应.本文拟从"心""性""情""志"4个方面对先秦至东汉相关文献进行分类研究和探讨.以期进一步深入分析情志、心理产生的过程及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从而补充中医情志医学理论内容,为临床情志病证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提供借鉴.
在佛教发展史上,有不少行医救苦之佛教信徒,见诸各类典籍的如印度的耆婆、持水长者等,中国的于法开、释僧琛等.在中国佛教史上,佛教僧团还开设有疾馆、病坊、药局等救济僧俗病苦之医药慈善机构.佛教通过医术弘法利生的同时,也拓宽了与社会互动的渠道.元代佛教、医药地位独特,涉医佛教信徒不在少数.本文将就选择几位元代佛教僧医的事迹进行考述,以期呈现元代医药与社会互动的一个侧面.
苏轼不但是美食家,而且注重食物的疗治功能,是不折不扣的食疗养生专家,有着极为丰富的食疗养生实践活动.大体而言,苏轼的食疗养生活动体现出如下的特点:搜集验方,以食疗疾;服食药物,食补养生;广泛取材,饮食平衡;饮食有节,注重保健等.苏轼的食疗养生是宋代士人的代表,不但体现了宋代食疗文化的丰富多样,而且对于后世食疗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黄帝内经》阴阳学说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采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数学思维等模式分析问题,诊治疾病.有整体可分、唯物辩证、发展进步的性质.对现代临床和研究具有广泛指导意义.
陶渊明作为魏晋文人的代表,他的诗歌成为田园文学的经典之作.他的养生思想同样对后人影响深远.他精神上向往自由,率性自然,生活中践行了回归田园、栖身自然,他的养生思想体现了道家的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主张.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理论根源,被誉为"大道之源"或"群经之首",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中医学亦受到极深的影响,故有"医易相通"之说.本文从其对中医影响的角度以河北名医张锡纯的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与方药有关的内容为例,试图探讨《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
文章从中医强国、中西医并重、中医传承及中医走向世界等角度介绍了蒋中正提倡中医、支持中医、肯定中医的立场和态度,从而为日后探寻民国时期汪精卫等人企图"废医存药"闹剧终未得逞的背后缘由提供新的、鲜为人知的史料支撑.
中国传统功法自古便是人们养生保健、康复治疗身体疾病的独特而有效的方法.研究传统功法与康复医疗的历史渊源,对中华传统功法与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探寻古今中外学者运用传统功法作业康复治疗的方法,阐释传统功法康复疾病的缘由,意在揭开传统功法对于疾病康复的神秘面纱,证实传统功法在中医康复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发扬、传承传统功法,可以提高中医康复治疗的效率,对于丰富中医康复作业手段亦有着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