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科三种不同类型花粉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来源 :2011年广东省植物学会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khp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科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姜科植物的花粉根据其成熟时所呈现的不同特性,被分为粘液状,粘浆状和干粉状三种类型。本文选取具有粘液状花粉的黄花大苞姜(Caulokaempferiacoenobialis),粘浆状花粉的大豆蔻(Hornstedtiahainanensis)以及干粉状花粉的华山姜(Alpinia chinensis)为代表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三种类型花粉的形成过程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黄花人苞姜的绒毡层类型为变形绒毡层,而大豆蔻和华山姜的绒毡层类型均为腺性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至四分体时期,黄花大苞姜与大豆蔻的绒毡层主要分泌多糖,从小孢子释放初期开始则以分泌脂类为主,直至绒毡层解体药室内仍有大量脂类残余。华山姜发育早期在绒毡层内就开始有少量脂类物质积累,分泌物以多糖为主,脂类占小部分,花粉成熟时药室内几乎没有脂类物质残留。进一步进行亚显微观察,发现黄花大苞姜与大豆蔻的绒毡层中含有大量合成脂类的亚细胞结构——造油体和脂滴;造油体的前体为质体,而脂滴的形成与内质网关系密切。小孢子释放初期黄花大苞姜绒毡层细胞中充满了脂类物质,大豆蔻绒毡层细胞的脂类物质略少一些,随后这些脂类物质分泌进入药室并附着于花粉外壁之上与丝絮状物质共同形成花粉覆盖物——花粉鞘。华山姜绒毡层细胞虽然也有脂类物质存在,但在亚显微观察中未见造油体,花粉成熟时期药室内仅有少量脂类存在。三种植物花粉发育过程中,小孢子内含物变化趋势相似,成熟花粉均为淀粉质花粉。三种植物的花粉壁结构存在差异,黄花大苞姜的花粉壁外壁较窄而内壁较宽,内壁为片层结构;大豆蔻和华山姜的花粉内壁及外壁外层均较窄而外壁内层较宽,外壁内层呈筛网状。三种植物的绒毡层分泌物都参与形成花粉壁,小孢子自身也提供大部分花粉壁物质,但无直接证据证明小孢子内部提供物质参与花粉鞘物质的形成。以上对姜科三种不同花粉类型植物的花药研究表明:姜科植物花粉类型的形成与其绒毡层相关;花粉的粘性或干性与参与形成花粉鞘的绒毡层分泌物所含脂类物质的多寡相关;这些脂类物质来源于造油体或脂滴,另外,小孢子是否参与形成花粉鞘物质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俗称水葫芦,属维管束水生植物。随着凤眼莲资源化应用范围的扩大,开始从太湖己经向滇池延伸。滇池地区由于太阳高度角的不同而导致植物受光时
  系统研究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的起源、早期演化与辐射、其与全球古环境、古地理变化关系及对三叠纪生物圈复苏的意义等这些问题,化石、化石群、化石序列和地层及化石点是重
  贵州剑河八郎一带的“情虚洞组”厚300多m,由灰岩、泥岩大互层组成,顶部为20多m厚的中厚层白云岩,与跨寒武系2及3统的凯里组整合接触:底部与把榔组的粉砂质泥岩相接。八郎“
  核形石(oncolite)是由分泌粘液的藻类生长并捕获和粘结碎屑物质和碳酸钙质点,围绕核心加积而形成的颗粒。本文对豫西登封寒武系第二统馒头组一段中的核形石按形态分为球状
  Charles D.Walcott在1912年根据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材料首次建立了Naraoiids。1985年中国早寒武世澄江生物群中首次报道了Naraoiids后,相继发现了该类动物大量保存精美的具
  对云南烟草作物相害虫和有害动物及天敌进行了标本采集和鉴定研究,共收集到烟草害虫与天敌标本2000余号,经鉴定属3纲15目,59科,129属,162种,其中隶属于昆虫纲有13目55科124属15
  为了探讨我国晚前寒武纪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这一地球生物发展演化典型转折时期地层中硒等微量生命元素含量、分布和变化规律,探索地球早期生命元素的发展变化对生物发展演
  为了揭示薇甘菊颈盲蝽PASCHYPELTIS sp.虫源信息素种类、作用,阐释薇甘菊颈盲蝽交配行为的化学通信机制,本试验以薇甘菊颈盲蝽为研究对象,提取分析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后肠挥
  在恒温20℃的条件下,用15%蜂蜜水、15%蔗糖水、15%葡萄糖水、清水和不提供营养的条件下,研究不同营养对烟蚜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水喂饲烟蚜茧蜂成虫寿命最长为9.30
  微生物丘礁是由底栖固着蓝细菌钙化格架障积或粘结灰泥和碳酸盐骨骼颗粒形成的、三维空间上具有一定隆起的碳酸岩体。构成豫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微生物丘礁的蓝细菌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