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间舞保护的案例研究--万荣花鼓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来源 :2015第十一届全国艺术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荣花鼓所在的晋南地区位于黄河东岸,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尧、舜、禹都曾在此建都,古汾阴(即今天的万荣)曾是历代皇帝幸游之地.万荣花鼓是击鼓和舞蹈相结合的民间艺术,丰厚的历史文化的积淀滋养了它,它通过高超的击鼓技艺和相应的舞姿动态的展现,抒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他文献
目前中国艺术设计史的源流承传与原创的研究急需统合跨学科研究,有些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艺术设计史(如笔者所在学院)排成选修课,在"眼低手也低"的二本院校学生队伍连"包豪斯"
随着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逐步发展,近年来各体育院校纷纷依托自己原有的专业拓宽领域延伸专业方向,艺术专业成为部分体育院校的新兴特色专业.然而,随着艺术生存环境的改变,体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中国的文人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书法文化.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将书法纳入到中西文化的整体结构中深入考察了中国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他认为:
在新的美术转型期间,“材料”已经经历了多次角色转换与定位。传统“石色”在“器”与“道”的关系中的确存在着鲜明的价值重构。笔者认为,从近代到当代的中国绘画,经历了“石色
早在1989年10月17日至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五届会议通过《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建议世界各国尽快采取行动,保存、保护并传播民间创作与传统文化这一全人类的共
民族艺术之于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作为民族文化符号的象征与隐喻载体,民族艺术一方面具有民族共同体娱人娱
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美术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贴近生活和社
笔者从符号消费理论角度人手,基于民间艺术当代符号价值的分析,探究当今消费社会背景下"民间艺术何以能产业化"的内在理论渊源,一方面可为民间艺术产业化路径规律及民间艺术
由于气的联系,当艺术媒介成功地被创造出来时,它就可以实现身体、媒介、天地之间的感应,创作者的身体感受,可以借着气、象实体化地传递出来,从而使得艺术活动具有整体性,而非创造、
古村落作为区域传统文化、民族风情、建筑艺术的承载者,清晰地记录了中国乡村社会文明进程的发展脉络,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伴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