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预焙电解槽电流效率的途径

来源 :2006年全国铝电解节能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70607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影响铝电解电流效率的因素,结合现代工艺与控制技术,探讨生产中提高电流效率的技术措施,四低一高(即采用低的分子比,低的电解温度,低的氧化铝浓度,低的效应系数,高电压),规范化作业使电流效率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装置首次在国内研制的热量表检定装置上采用了国际上90年代末变频恒压水泵控制系统,改变了我国多年来流量检定装置稳压罐稳压方式,不但减小了体积消除了噪声而且提高了稳定度,节约了能源(省电)其稳压效果远远低于检定规程规定的1%的要求,达到0.5%以下,该项技术已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并已批准。同时该装置在比较法流量检定中在国内首次采用高准确度电磁流量计和质量流量计使得流量检定系统的不确定度小于0.32
在流量标准或规程中,对装置检定不确定度的分析和合成都涉及到分项的A和B类不确定度。而A和B类不确定度又涉及到采用的检测方法,在同一标准或规程中同时存在不同的检测方法,而且都是法定有效的。如液体流量标准装置中换向器的检测方法就有流量计和行程差两种不同的检定方法;流量稳定性有累积时间内和各累积时间之间流量稳定性测量方法。从实验结果两种测量方法不一致。相差较大,甚至不一个数量级,那么在确定方法时人为因素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165-2005中规定了标定钟罩可以采用容积法和几何测量法。由于几何测量法设备易于移动,操作简单,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钟罩外径的测量是几何测量法中最重要的测量参数,其不确定度分析是否准确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首次采用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测量钟罩的外径。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由三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可以得到三种测量方法都是正确合理的结论。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针对国内生
西气东输南京计量测试中心即将投产运行。作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实流计量站,计量测试中心的规模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她承载着无数中国计量人多年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的建成,对我们中国天然气计量科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计量测试中心有一套完整的置值传递系统,处在流量量值溯源金子塔尖上的就是mt法天然气流量计量原级标准。本文重点对这套计量装置的流量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
非稳态转化制酸工艺最初由前苏联西伯利亚催化研究所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研究开发.1993年7月,沈阳冶炼厂从前苏联引进第一套非稳态转化制酸装置,1997年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吴泾化工总厂共同完成的国内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铅烧结烟气非稳态转化制酸装置在河南济源黄金冶炼厂投产.近年来,扬州市中兴硫酸设备厂对原来的工艺进行了改进,先后建设了7套非稳态转化制酸装置处理低浓度SO2烟气,最早的1套已经稳定
"十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迅速发展,配套的烟气制酸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酸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约1 000 kt,2005年烟气制酸产量为9 810 kt,占全国硫酸总产量的21.2%.本文研究:1 2005年我国主要有色金属产品产量,2 2005年我国烟气制酸产量,3 近几年烟气制酸装置的特点,4 2006年国内有色金属市场展望,5 烟气制酸产量和技术发展的展望。
自省煤器在硫酸转化中开始应用以来已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此文就转化中热管省煤器的有关问题提一点看法,以供讨论。
低浓度SO2烟气采用两转两吸工艺的难点在于转化系统的反应热量不足,若按常规转化方式单纯由转化反应后的高温气体将转化反应前的低温气体加热至必要的转化反应入口温度,一则会使转化系统SO3烟气出低温换热器的温度过低,容易造成低温换热器SO3烟气在露点之下操作,使酸冷凝析出,引起换热器的酸蚀;二则由于冷热烟气的换热深度过深,使低温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过大,设备投资会增加;三则会使去吸收塔的SO3烟气温度低于1
本文论述了包铝股份200KA预焙槽电解系列用电解质块替代冰晶石装炉后焙烧启动技术,从中说明电解质块满足电解槽焙烧启动时具有高分子比的优点,有利于焙烧启动时炉底内衬吸钠、加固炉帮及炉膛的建立,节约了装炉时所需的物料消耗。
210KA预焙槽通过严格控制焙烧启动过程,生产初期采取降槽温、降电解质水平、降低槽压、降低效应系数,不断提升作业水平等技术管理措施,使电解槽快速转入正常生产轨道,生产实践中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针震,优化工艺技术条件,抑制早期破损等措施,就能取得稳定的生产状况和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