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层球面网壳结构多维随机地震响应

来源 :第二届结构工程新进展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k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虚拟激励法,对周边双层中部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在单点地震激励与多点地震激励条件下的多维随机地震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该计算方法与传统的CQC法等效,但计算效率大为提高。本文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过程中网壳杆件采用了刚—铰接混合单元模型,地震动输入采用了改进的Clough-Penzien模型,求解运动方程则采用了精细积分方法的HPD-L格式。通过对算例的计算分析,文中指出:结构的多维地震响应要比低维地震响应大,仅对结构进行一维地震反应分析不够安全;结构多维地震响应对单层部分杆件的影响比双层部分杆件大,因此对单双层网壳结构进行多维地震响应计算是必要的,而虚拟激励法为实现该目标提供了一个准确、高效的方法.本文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更好的提高建筑物的防灾减灾能力,已经成为国内外土木工程的研究热点。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光纤光栅技术得到长足发展,成本更大降低,这就使光纤光栅技术应用到工程测量中成为现实。本文应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模型的振动台破坏试验进行了监测和分析,重点研究了传感器的布设工艺和传输线的保护措施,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讨论了节点动力特性,确定了
本文通过钢结构的常规检测和使用性能检验,对某在役三层钢框架结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的检测,并深入研究了使用性能检验的过程和结果。依据国家现行的检测标准和鉴定标准对被检测结构进行评定,最后对现行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中关于钢框架结构检测技术及方法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对同类结构的安全性检测和评定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为确保护坡建成后的安全运行,及时掌握坡体的健康状况,避免出现灾难性的后果,有必要对护坡结构进行变形监测,并通过变形分析对其变形趋势进行预报。本文探讨了应用GPS技术进行边坡监测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某边坡的实际监测资料对这一方法进行了分析论证,得出了该坡体位移的大小和方向,提出了滑坡预测模型,进而利用该模型和数据对坡体的变形进行了预报,对该区域的防灾工作提出了建议,同时也为GPS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以溪洛渡工程为依托,介绍了高拱坝温控信息管理、预测系统软件的设计思想和功能。该软件能够全面存储温控信息,模拟大坝生长过程,查询大坝各浇筑块信息和大坝混凝土浇筑状态,高亮色显示浇筑块各种属性(浇筑温度、实时水管冷却区域、材料分区、容许最高温度、设计容许温差、封拱温度等);以温度场有限元仿真分析为基础,建立了温控措施的评价模型,预测温度超标的浇筑块,为指导实际施工提供参考。
首先用GPS对大连北大桥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然后采用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设计了一个9阶巴特沃斯Butterworth带通滤波器,对结构的振动时程曲线进行了滤波,将过滤后的信号按FFT(快速傅立叶变换)法进行频谱分析,便可得到桥梁结构的自振频率,并与Ansys有限元数值解进行对比,最后将监测桥梁自振频率的GPS传感器法与传统的加速度传感器法进行对比。
非线性结构比线弹性结构处理节间荷载的方法要繁复得多。在非线性阶段,采用位移形函数的刚度法对节间荷载的处理不直接,精度也很差。基于力的形函数的柔度法建立了单元两端与单元内部力的关系,节间荷载可以方便的引入,并目由于形函数的精确性,能够得到精确的结果。本文对采用基于纤维模型有限单元柔度法处理节间荷载的基本原理和计算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利用算例阐述了其计算步骤,最后给出了结论。
提出了二种通过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将简支梁转变为连续梁的方法。第一种方法为后张法,该方法中,先将旧简支粱1/2跨度范围内的翼缘板凿除并对接,然后在负弯矩区设置预应力钢绞线并浇注混凝土后将简支梁转变为连续梁。第二种方法为先张法,该方法中,在旧简支梁1/2跨度附近设置永久锚固件,然后将高强钢丝穿入预埋钢板上的孔洞中并临时锚固。使用水平式千斤顶顶推两根旧简支梁。连接范围内浇注新混凝土后将简支梁转变为连续
在现有抗震加固技术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磁流变阻尼器(MRD)对有损伤结构进行智能加固。根据MRD的特点,并结合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给出MRD智能加固的三个等级性能目标,对其进行量化,并确定MRD智能加固的设计要点。利用MRD对一有损伤钢筋混凝土框-剪偏心结构进行抗震加固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MRD进行智能加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MRD智能加固后的结构其抗震性能大大提高,优于被动控制方法
空间网格结构具有空间刚度大,整体稳定性好等优点。然而,在火灾情况下,由于钢材的屈服强度与弹性模量会大幅下降,因此结构的稳定承载力将会造成一定程度降低。通过建立典型尺寸的网架及网壳结构模型,并对火源所处位置加以变化,比较分析结构的位移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关系。并结合结构自身的受力特点,得到了此类结构火灾升温作用下的整体力学性能特点以及火源影响的最不利位置。
以在建1080m主跨的三塔双跨悬索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非线性空气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其动力特性和空气动力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同桥跨布置中间桥塔采用混凝土塔的方案桥以及相同主跨的双塔单跨悬索桥的抗风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增大中间塔的刚度,可以有效提高三塔悬索桥的扭转频率以及抗风稳定性;由于中间塔缺乏有效的固定作用,与双塔悬索桥相比,三塔悬索桥的空气动力稳定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