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瓦氏窦瘤破裂的疗效观察

来源 :第17届全军心血管内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131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细腰型室间隔缺损(A4B2)封堵器治疗瓦氏窦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5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长海医院心内科行瓦氏窦瘤破裂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24~65岁,其中6例右冠窦瓦氏窦瘤破裂入右心室,1例无冠窦瓦氏窦瘤破裂入右心室,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全部应用国产细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治疗。结果 用直径6~12mm的国产A4B2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成功封堵瓦氏窦瘤破裂,其中2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杂音消失,右房压、右室压及肺动脉压分别较术前明显下降,左心室内径较术前缩小,无残余分流发生及邻近心脏组织结构受累。结论 经导管介入治疗瓦氏窦瘤破裂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对适合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用小腰大边的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封堵,可以取代外科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病因,随着我国DN 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需长期接受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的患者日益增多,从而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然而,迄今尚无满意的防治DN 的有效方法.雷公藤多甙因其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肾脏疾病等,但雷公藤多甙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研究报道
会议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对高糖刺激下体外足细胞损伤的抗氧化应激保护作用.方法 将条件性永生的小鼠足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高糖组(HG)、甘露醇高渗对照组(MA)、DMSO 组及HG+不同剂量(5、15、30ug/ml)AS-IV 干预组.采用CCK-8 法检测各组足细胞活性,氧化应激试剂盒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
会议
目的 肾性血尿是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血尿伴蛋白尿,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IgA 肾病、系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囊肿,多囊肾,也可见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如果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或失治误治,病情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最终导致尿毒症。我们观察运用祖传汤剂肾宁汤治疗肾性血尿的疗效。
会议
目的 单纯性血尿,又称为孤立性血尿或无症状镜下血尿.是一组以持续性镜下血尿和(或)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为共同临床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单纯性血尿作为肾小球疾病临床并不少见,越来越引起重视.我们通过我院2005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220 例不同病理类型的单纯性血尿患者心理护理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对单纯性血尿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总结和探讨.
会议
目的 探讨乳酸和低剂量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联合药物后适应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其凋亡途径的影响.方法 108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R/I)、后适应组(Post)、乳酸组(Lac)、低剂量依达拉奉组(Eda)、乳酸+低剂量依达拉奉组(Lac+Eda)六组.
Introduction: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plays aivotal role in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relative diseases,and the nanog protein was proved to modulate the immunity of adi
会议
Objective: Aging has been shown to enhance the neointimal formation due to abnormal growth of vascular smooth muscular cells (VSMC), which is regulated by endothelial functions.The mechanism of how en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巨大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长期随访研究.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1年7月至2008年7月诊断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患者,缺损直径> 30 mm.术前资料主要来自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经胸超声引导和X线透视下操作,应用上海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封堵器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分别于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此后每年进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和心电图检查.
Purpose: Percutaneous device closure is being increasingly performed as primary therapy for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VSDs) at many heart center.However, due to the close proximity of
会议
Introduction and Objectives: Percutaneous closure of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is one of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in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The middle-term follow-up data is still lim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