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合成BSA稳定的铜纳米簇免标记检测细胞色素C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jhk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色素C 是生物体中一种重要的血红蛋白,它主要存在于动物的线粒体内膜上,是生命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电子传递的重要环节.金属纳米簇是近些年流行的研究课题,主要指金属离子的直径小到一定程度(一般为2 nm),并由几个甚至数百个粒子堆积而成的粒子簇.金属纳米簇具有突出的优点,例如毒性低以及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在光学传感、荧光成像等领域,这种材料也显示出优异的物理化学和光学性能.本文利用牛血清蛋白(BSA)作为稳定剂和配体,在其水溶液中加入二价铜离子,水合肼作为还原剂,将铜离子还原为铜纳米簇.本过程简单易行且在室温下即可完成,最终建立了以BSA-Cu NCs 为探针测定细胞色素C.进一步对合成条件中反应时间,反应所需氯化铜的体积以及BSA 的量进行了优化,该探针对细胞色素C 在0.1 nM-15 nM 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6 nM,说明该探针可用于细胞色素C 的定量检测.
其他文献
细胞内蛋白质的运输为调控细胞的功能以及检测细胞内的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然而,细胞质内蛋白的运输效率较低,在科学研究以及治疗的应用方面还面临巨大的挑战.由生物体可以利用自带的传递工具进行蛋白的运输得到启发,例如SNARE 化合物介导的膜融合以及活细胞内其他的囊泡融合都有较高的靶向传递效率,我们设计了一种DNA 程序化的膜融合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介导蛋白在活细胞内的有效递送.通过在膜表面和脂质体表面
随着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生物分子组装的光电材料取得了一系列的发展,在光电器件的开发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生物光电材料是一类新型光电信息转换、存储材料。鉴于生物光电材料本身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无污染以及组装方法的多样性等等,生物光电材料的开发已成为材料、信息科学以及生物医药研究的新方向。目前为止,科学家们使用大量的生物分子作为组装基元,设计制备多种形貌的功能材料,并对其光电性质进行
活性胶体粒子的动态组装在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关于不同驱动力和控制单元的活性胶体组装行为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镓基液态金属被认为是制备可用于微纳米尺度机械制造的新型活性胶体粒子的绿色、柔性新材料。我们报道了以共晶镓铟合金(EGaIn)为材料制备的棒状液态金属活性胶体,并利用该活性胶体实现了模拟蒲公英外观的可重构组装行为。共晶镓铟合金活性胶体采用超声辅助的物理分散方法制备,其长度为850 nm,直
光响应性超分子自组装材料已经在药物递送,形状记忆,能量转换等领域有取得了重要应用。在组装基元上修饰光响应基团是使材料获得光响应性质的常用方式,区别与此,本文报道了一种通过非共价连接赋予二肽超分子自组装体系光响应性的策略。通过在苯丙氨酸二肽(FF)有机凝胶中引入光酸分子MEH,在光照条件下,MEH 分子会由开环的部花青转变为闭环的螺吡喃(SP)结构,同时释放一个质子到FF 分子上,质子化的FF 由于
Non-Gaussian normal diffusion has been observed in many systems.Contradicting the common belief that the normal diffus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Gaussian distribution,the spat ial displacements are dist
作为一类特殊的胶体粒子,胶体马达能够在分散介质中将周围环境中存储的化学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自推进运动并完成诸如捕获、运输、释放和分离等复杂任务,在生物医学、环境净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胶体马达也可被称作微纳米马达或游动微纳米机器。如何控制这类在低雷诺数下进行自驱动运动的胶体粒子的运动行为(如运动速度、方向和开关状态等)一直是胶体马达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实现胶体马达
自然界中生命体群体行为无处不在,无论是鱼群躲避天敌,鸟类列队迁徙,蚂蚁合作生活,抑或细菌群落生长,都让生命体更好地生存繁衍。通过模仿自然界中生物的群体行为,人们希望利用人工合成的纳米机器实现群集与离散,通过集体协作让纳米机器完成超越个体能力的复杂任务。胶体马达作为可以将外界能量转化为自身运动的纳米机器,并利用运动的能力实现多领域的应用。然而,由于胶体马达的尺寸为微纳米尺度,对于宏观的生物体及自然环
超灵敏检测肿瘤标志物对癌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电化学免疫分析方法因其具有特异性强、检测快速、易于小型化等优势而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化学偶联方法将葡萄糖氧化酶(GOx)和抗体(Ab2)修饰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u-MOF)表面,制备了一种具有双催化功能的新型免疫探针.在葡萄糖存在的情况下,该免疫探针能够引发级联催化反应,即GOx 催化葡萄糖生成的过氧化氢(H2O2)在Cu-MOF 催化作用
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化学与物理机械性能,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微电子封装领域中。但常用的环氧-酸酐体系所需的固化温度较高,故需要加入固化促进剂以降低固化温度,提高加工性能和可操作性。咪唑类化合物是最常用的一类固化促进剂,但由于其在室温下的高活性,在促进树脂高温固化的同时,往往会影响体系的室温存储稳定性,不利于单组份配方长时间储存,给工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开发潜伏性咪唑类固化促进剂具有重要的研究
靶向给药用于癌症的治疗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而如何制备无害的、可设计的、大小可控的纳米药物载-递体系是该项研究的重点.本文报告了一种自组装PTK7-适配体DNA 胶束的设计,疏水基团引入分子结构可以形成疏水内核增溶药物分子,同时增加了PTK7-适配体DNA胶束的生物相容性;DNA 链既可以起到亲水作用又可以形成双螺旋结构为药物分子提供更多的结合位点,进一步增强胶束的载药能力;并且该胶束中含有PT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