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来源 :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a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是由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等科学融会发展而派生出来的边缘学科。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已被应用于中药材的鉴定中,并且这种技术在不断的深入和完善。我国中药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但来源复杂,品种混淆严重,绝大多数中药的作用机理不清是限制中国中药业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日趋成熟,已在中药质量鉴定研究中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从电泳技术、免疫技术、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三个大的方面阐述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鉴定中的应用和发展,希望能对中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有所贡献。
其他文献
在对一批高度风化的动物角进行物种鉴定时,不同鉴定机构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复核鉴定,结果显示,赛加羚羊物种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呈阳性,mtDNA cytB基因片段402bp序列与赛加羚羊同源序列一致性为99%-100%,mtDNA 12S rRNA基因片段419bp序列与赛加羚羊同源序列一致性为97%-99%,确定动物角来源于赛加羚羊。对于形态特征不明显的检材,形态学鉴定可靠性差
mt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Ⅰ亚基基因,即mtCOⅠ是DNA条形码的目标基因。从GenBank中下载犬型超科动物的mtCOⅠ序列,通过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对犬型超科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小熊猫、鼬科以及浣熊科关系紧密,臭鼬亚科与鼬科亲缘关系较远;大熊猫与熊科关系最近;鳍脚类为单起源,海象科与海狮科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COⅠ基因在一定程度上能获得较理想的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
在构建整体论作为指导毛皮学的方法论初步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在已有研究中所揭示的狍、马鹿、北极狐、黄鼬、豹猫等动物毛因生活季节、纬度和身体部位等差异所表现的功能形态学特征,以及毛的形态、结构与功能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毛的形态、结构、功能的多样性与相关性表现。由此提出: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动物与环境、毛的形态与结构、毛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等多重关系,才能把握毛形态结构多样性表现的本质和变化规律:才能注意采样的代
为了快速高效地提取山核桃胚,胚乳的总RNA,满足后续实验的要求,本研究借鉴Jaakola等的总RNA提取方法,针对山核桃种仁富含油脂及次生代谢物质的特点,对适合于山核桃胚,胚乳总RNA提取的方法进行了探索。该方法(改良CTAB法)与TRIzol试剂盒法相比,虽然消耗时间较长,但得到的总RNA完整性好,纯度高,所提取的总RNA在体外能成功进行反转录。
香榧半同胞子代的96个单株胚乳DNA为材料,用MapMaker 3.0软件构建了香榧RAPD标记遗传图谱草图。从100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16个单引物对群体进行多态性分析,共获得90个多态性标记,有61个标记被整合到10个连锁群组成的香榧遗传图谱中。通过对510株香榧苗高和地径粗生长性状的连续两年(2006-2007)调查数据进行QTL分析,分别找到了一个苗高显著QTL和一个地径粗显著QTL。
兴安岭地区以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为指导方向,实施林业战略转移,充分发挥气候资源、生态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毛皮动物养殖业,本文结合大兴安岭地区养殖现状和自身优势,本着为了毛皮动物养殖业更快更好可持续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怀头鲇(Silurussoldatovi)、鲇(Silurus aso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和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ussuriensis)等4种鲇形目鱼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所使用的1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3条引物做进一步分析,共检测出419个信息位点,其中多态性片段408个(多态性片段
对8个种源的574个毛白杨无性系纤维长度性状的分析表明,纤维长度性状在种源内、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受中等至较强的遗传因素控制。建立了毛白杨无性系纤维长度性状的表型数据库,不仅为其木材纤维品质性状的优良无性系选择、亲本选配及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而且将为毛白杨材性性状的遗传改良及其分子育种奠定重要的科学理论基础,从而为毛白杨优良无性系的选育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对毛白杨木材工业的纤
利用差异显示法(DDRT-PCR)研究杉木的2个自然变异类型(句容0号及独干杉)木材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差异。通过银染后切割回收了54个差异条带,经二次扩增和纯化、克隆转化及反向Nonhern杂交验证后共获得29个阳性克隆。测序后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1)Blastn比对(分值>60)分析有9个cDNA克隆在GeneBank中找到了相似的功能,分别与核糖体蛋白基因、信号传导功能、泛素蛋白基因、抗性
本文研究了环境因素和种子质量对毛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毛竹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中温度是主要决定因素。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低于15℃或超过35℃均不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25℃。在自然环境下光照不是毛竹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属中性种子,在弱光和黑暗条件下萌发率差异很小,光强过高不利于种子萌发和苗高生长。种子饱满度是影响种子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明显影响种子萌发进程、发芽整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