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肋下动脉侧皮支前支为血管蒂皮瓣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创伤外科医师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肋下动脉侧皮支前支为血管带,设计侧腹部轴型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下腹部及远位创面.方法:本组患者共10人,年龄38.2±6.5岁,共设计带带皮瓣6例,岛状皮瓣3例,游离皮瓣1例,皮瓣大小为4x8 cm2-7×15 cm2,用于修复腹部供皮/供瓣区创面9例,足底供瓣区创面1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采用三级健康宣教模式对穿支皮瓣转移术患者疼痛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10例行穿支皮瓣转移术的患者进行三级健康宣教的规范化疼痛管理,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疼痛评估实行患者白评与护士再评的方法,根据评分结果给予疼痛处理。
目的:观察超前镇痛对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术患者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择期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患者,按患者自愿选择的方法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A组在术前30min使用帕瑞昔布钠40mg肌肉注射进行超前镇痛,B组不注射帕瑞昔布钠。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静脉式白控镇痛泵镇痛(PCIA)。
目的:恶性肿瘤是引起慢性创面的第5大原因,延误诊断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现将近1年来作者经历的4例诊断曲折的病例报告如下,以减少误诊。方法:病例报告(均有术前术后照片):例1:男性,66岁。有足烫伤疤痕65年,溃烂3年。
会议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减轻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3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成对照(假手术)组、I/R组和I/R+VSD组,每组10只。通过阻断4h和再灌注6h左后肢股动脉和静脉的方法建立I/R模型,存此模型基础上使用VSD技术进行再灌注时的干预即为I/R+VSD组。
会议
小儿股骨近端骨折很少见,其发病率约为成人的0.8%,多由于暴力所致,包括股骨粗隆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骨折,主要发生于10-12岁的男童.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人们的社交活动和范围不断增多的同时,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意外事故发生率逐年上升.
会议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使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并获随访的2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15例,女7例;年龄18-57岁,平均32岁;交通伤9例,机器伤7例,重物砸伤4例,蛇咬伤2例;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1cm×2cm-5cm×10cm.病程1-60d.
目的:观察分析急诊X线检查骨折漏诊的构成,提出减少不良后果的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7月至2017隼7月期间急诊初诊收治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急诊室行X线检查及出院后完整的病例资料。对比分析急诊初步诊断与出院时最终诊断,急诊X漏诊的骨折及漏诊引起的不良后果。
会议
目的:急性肾损伤(AKI)是重度烧伤患者伤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对于烧伤后早期AKI(伤后5天内发生),全身及局部炎症反应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旨在探究TLR4/NF-B这一经典的炎症信号通路在调控烧伤后早期AKI发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
会议
目的:本研究总结分析改进的膜诱导成骨技术,并结合课题组申请发明专利技术的缓释抗生素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技术治疗骨科内植物相关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早期降低感染率,修复大段骨缺损,缩短此类患者的疗程,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会议
目的:探讨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手术中利用降支远端血管的14例患者资料.男1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34.6岁(8~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