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近端截骨治疗上胫腓关节囊肿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qiang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上胫腓关节囊肿的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 从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共收治上胫腓关节囊肿患者1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0-66岁,平均46.3岁;左膝6例,右膝9例,就诊时均已行膝关节MR及患侧腓总神经肌电图检查.囊肿均位于膝关节外侧,腓骨周围.患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局部软组织包块,其中有腓总神经损伤症状的13例,主要表现为小腿和足背外侧麻木、痛觉减退10例,腓总神经所支配肌肉肌力减弱3例,其中2例为完全性损伤.1例有多次外院手术史.从发病到接受腓骨截骨手术的时间6-32月.一期均行单纯腓骨近端截骨手术,而不行囊肿切除.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膝关节MR、膝关节功能评分、活动范围、VAS疼痛评分等.结果 本组1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0-15min,平均13.5 min.术后随访10-56个月,平均23.5个月,所有病人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愈合不良等.所有囊肿逐渐变小并最终消失,无复发.2例患者术后腓总神经未恢复,于截骨术后6月加行胫后肌腱前移术,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其余14例未做特殊处理,术后定期随访,复查膝关节MR,囊肿均完全消失,腓总神经损伤症状消失.膝关节Tegner活动水平评分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活动范围、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缓解.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上胫腓关节囊肿手术方法简单,临床效果好.尤其是对于已经有腓总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适时护理干预措施在局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在局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性选取2016年1~6月在我院局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年龄20~65岁,平均(47±4岁),患者均无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无放疗、化疗、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无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疾病者且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
目的:松质骨螺钉置入松质骨中,用于提供即时且牢固的固定。很多学者曾研究影响螺钉固定强度的因素,其中影响固定强度的螺钉因素有螺钉的材质,规格、固定长度及更为重要的植入力矩;影响固定强度的骨质量因素尚未得到详尽的研究。本研究拟探索影响松质骨螺钉固定强度的松质骨材料性质,为松质骨螺钉内固定过程的数字化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目的]通过比较改良弯角椎体成形装置、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疗效,探讨弯角椎体成形装置在治疗OVCFs中的优势。[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75例胸腰椎单椎体OVCF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弯角PVP、传统单侧椎弓根入路PVP和传统双侧椎弓根入路PVP,对骨折椎体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
目的 通过临床试验,调查分析人性化护理方式的优越性效果,对比人性化护理与一般护理的差距,体现人性化护理的实践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60例患者治疗组按照人性化方式护理治疗,人性化护理就是要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患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疗,促进患者疾病更快的康复。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microRNA (miRNA) that regulates expression of osteopontin (OPN) in osteoarthritis (OA).The potential regulatory miRNAs for OPN messenger RNA (mRNA)
目的:收集整理了目前国内数量较多的单中心的脊柱骨巨细胞瘤病例群,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的放疗及药物等辅助治疗的效果和生存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对1972年至2014年在我院经过放疗的48例和药物治疗的27例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分析了疾病主诉、肿瘤部位、治疗记录和随访结果等情况。
目的 慢性骨髓炎在临床上常见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的病例。探讨负压封闭冲洗术(VSD)在慢性骨髓炎临床诊治中的疗效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我科2014年 5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慢性骨髓炎患者 28病例(股骨5例、胫骨19例、跟骨4例),年龄19-60岁,病程为2-24个月。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与时长的外伤性骨损伤史或者局部感染史。临床检查,均出现皮肤红肿、窦道形成、脓性分泌物生成。经X线与CT检查
目的 通过离体和动物实验,利用生物力学、影像学、组织学手段,研究生物锁定骨锚钉初始力学固定强度的可靠性及其生物学愈合潜能,为临床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1.生物锁定骨锚钉制备.2.离体实验:(1)采用新鲜山羊肱骨近端标本,在循环载荷下比较在不同直径预钻孔内生物锁定骨锚钉锁定力学性能,以及生物锁定骨锚钉与不同直径预钻孔的最佳匹配度.
目的 评价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后踝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积水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方医院五家医院于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02例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病例.骨折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对于后踝骨折块较大的,采用螺钉固定.受伤时间在6~8小时之内者争取急诊手术.如果出现明显的肢体肿
目的 观察踝关节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积水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及广州南方医院2000年1月-2009年7月的踝关节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235位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类型、骨折部位、住院时间、治疗方式、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包括AOFAS评分、患者骨折部位的疼痛评估VAS评分、患者满意度、踝关节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