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白斑综合症生态防控机理与技术

来源 :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告了对虾主要疾病病原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宿主范围、感染途径、传播途径、急性感染与潜伏感染特性、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与养殖水体理化因子的关系;报道了环境诱导的内质网胁迫非折叠蛋白反应(UPR)调控WSSV基因表达及WSSV致病的分子机制、对虾主要先天性免疫TOLL和IMD途径调控WSSV基因表达及WSSV致病的分子机制、核酸诱导的对虾抗病毒免疫等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虾蟹类是全球最重要的养殖甲壳动物,其中凡纳滨对虾是世界所有养殖水产种类中按单种计算产值最高的动物(FAO,2010).完成对虾基因组研究无疑成为水产科技界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会议
寄生等足类即缩头水虱亚目(Cymothoida)包括4总科34科506属,我国对寄生等足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鳃虱科(Bopyridae)和缩头水虱科(Cymothoidae),前者为甲壳动物的寄生物,后者为
SIRT1 has been reported to mediate the effects in extending life span of CR in lower organisms.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IRT1 on cardiovascular system, a se
会议
  Class-Ⅲ secretory plant peroxidases are considered to participate,among other multiple functions,in the formation of lignin and xylem cell walls during pla
中国海洋浮游介形类的分类研究起步较晚,直至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才率先在我国开展相关研究;迄今,我国海洋浮游介形类已记录233种.
会议
十足目内部的系统发育关系存在争议,基于形态学的分析提出了诸多假设.而利用线粒体DNA和核rDNA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与形态学分析结果产生了冲突.在国际上,我们首次开发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水产养殖生物定向选择育种的国家之一,已经选育出一批鱼、虾、贝、藻等各类水产养殖良种并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组学研究的飞速
2013年"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试验性应用航次南海航段的深潜考察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冷泉区-于2013年6月17-20日在“蛟龙冷泉”作业区共进行了4次下潜.其中科学家下潜3次.
会议
The first reports of successful cryopreservation of mouse spermatozoa were published in 1990 by three independent groups of Japanese researchers (Okuyama et al.
会议
Phenomics involves the systematic characterisation of phenotypes on a genome-wide scale.It is transdisciplinary, calling upon a range of approaches and experime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