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云中对流泡微物理结构分析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m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AHouzeJr等认为在冷锋云和暖锋云雨带中,"播撒-馈赠"机制对降水增长均起到重要作用.宽冷锋雨带中高空浅薄的对流胞是降水粒子的主要源地,汪学林等认为层状云中夹有对流泡对整个雨系降水的启动、发展以及降水场的分布、变化有很大作用,并针对层状云中对流泡(对流胞)的发生特点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1992年6月21日河北省的一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中,于河北东北部唐山、秦皇岛地区穿过两个层状云中的对流泡,本文对其微物理结构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对湖南主要人工增雨对象--积云和积层混合云作了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与判别,发现对流云在不同发展阶段回波特征有明显差异,而积层混合云持续时间长,回波特征变化小.综合分析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含水量、云顶温度、回波移速、回波面积等参数,得出湖南的人工增雨指标和评分规则,并依此建立地面人工增雨多普勒雷达指挥系统.它可实现实时指挥,发布作业预警信息以及作业方位角、仰角、用弹量等作业参数指令,结合作业点GPS信
本文主要运用降水量区域回归分析方法,为黄河上游人工增雨的效果检验设计统计分析方案,并选用2001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人工增雨降水量资料,做一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基本上客观的反映黄河上游人工增雨效果.
利用2002年5月13日、2003年6月18日哈尔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回波资料,对这两次发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附近的冰雹天气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使用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冰雹云的方法,探讨垂直于扫描线的横向尖状回波,是旁瓣回波作用的结果,属虚假回波,可作为防雹预警的参考指标的问题.
文章对内蒙古中西部的42个气象台(站)1993-2002年3~5月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西部春季降水量偏少,降水日数也偏少,尤其3月份小雨以上的降水基本没有;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北部、包头市是降水量相对少的地区,应是中西部人工增雨作业主要考虑的地区;高层云是中西部地区春季降水的主要云系,其中伴有碎雨云的蔽光高层云(AsFn)降水强度较大,有一定的增雨潜力.
本文对河南省冬季人工增雪微物理结构特征进行了个例分析.文章选取第4架次探测资料作为研究个例,分析了云中微物理结构特征,并对适合作业的催化区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文对河南春季一次冷锋降水过程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天气形势特征、卫星云图特征、雷达回波特征、微物理特征等进行了论述.
强对流风暴天气系统不仅能带来大量的降水、破坏性大风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而且还伴有闪电,雷电作为强对流过程的"指示器"已被用于识别发展中的对流云.早期的观测发现闪电频数小于10次/min的雷暴一般不产生降雹,而伴随降雹的雷暴中有60%闪电频数大于100次/min.近些年来,随着闪电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利用闪电定位系统和多种雷达获取的资料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
冰雹云出现概率小,但危害极大.了解冰雹云的特征回波,对于识别雹云、建立冰雹云数值模式、研究成雹机制和防雹对策具有一定意义.本文采用新疆五家渠和乌鲁木齐两部新一代雷达近3年的观测资料,得出冰雹云的一些强度场特征回波(速度场特征回波将在另一篇文章中阐述),希望能给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好的图例和依据.
本文利用UCAR/PSU的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对2004年8月5日发生在山东半岛的一次中β尺度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动力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边缘加强西伸,高、低空西南风增大导致山东半岛纬向型切变线发展,辐合加强造成本次暴雨,暴雨发生在有利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的条件下,水汽的主要来源为长江中游和黄海.暴雨中心附近垂直动力结构特征为:450hPa以下为强烈的上升运动,低层正涡度、辐合,
北京地区受低涡辐合及北部偏东气流影响,水汽供应比较充沛,因此出现大范围的有利于人工增雨的天气条件的层积云和高层云.本文探讨应用飞机播撒碘化银人工影响层状云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