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报告

来源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lee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简称AM),俗称"3D打印",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成型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材料逐层堆积,从而制造出实体物品.3D产业在国内颇负盛名,近年来中国的3D打印产业已经逐步从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迈向快速发展阶段,发展势头向好,但在商业模式、产品耗材、与传统工业结合等多个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探索.
其他文献
团体标准是我国标准改革又一成功举措,是社会上相关团体自愿联合制定的标准.它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补充,也是上层标准的有效转化和提升.团体标准具有贴近市场、响应速度快、定位准确、推广高效及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等特点.本文通过阐述团体标准的概述意义、发展特色、管理平台、转化试点、标准实例及标准建议等方面内容.说明了我国推行团体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于解决市场标准缺失老化问题、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各级标准
我国团体标准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法律地位、市场驱动、组织架构,决策机制、资金链条、意见传达六个要素进行分析,对我国团体标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提出可行性建议.
检验检测,作为第三方出具证明作用数据的技术手段,在我国是有相对应行政许可制度的,即,资质认定(CMA)制度.而标准在该项制度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无论是检验检测机构运行标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6最新版),还是确定检验检测机构能力范围的参数标准或产品标准,都体现了标准与检验检测制度的紧密关联性.随着我国《标准化法》修订工作的快速推进,团体标准在顺应社会整体发展需要方面必将担当更为重
团体标准是我国标准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现有标准体系的有效供给,如何探索团体标准的制定新模式、管理新制度、推广新路径,以发挥团体标准的更大的影响和作用.笔者立足我国团体标准的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研究了美国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团体标准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建立起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互为补充、衔接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本文探讨了推动团体标准发展的市场驱动力、政府驱动力、社会驱动力和技术驱动力,并对如何充分发挥这些驱动力提出了建议.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车龄的增长及消费者的需求,汽车后市场蓬勃发展,同时,我国面临缺乏汽车维修业相关标准规范的窘境,阻碍了行业发展.为改善汽车后市场技术和标准化滞后于行业发展的局面,2016年11月13日成立了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技术和标准化委员会;2017年6月30日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技术和标准化委员会发布实施团体标准T/CAMRA001-2016《汽车制动盘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2017年7
机器人产业是智能制造领域的重点产业之一,是推进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发动机.2015年,重庆将机器人列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本文运用IFR、国知局等数据,采用专利技术分析及产业地图等技术预见方法,对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并立足于重庆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和趋势,描绘未来产业发展地图.总体来看,无论在产业规模、专利技术、园区建设方面,重庆的工业机器人发展与东部省市还有较大
通过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打造全市人工智能完整产业链,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在机器人领域、康复辅具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以行业应用企业为核心,发挥企业、行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协同创新能力,重点推动企业制造技术工艺水平的提升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我国部分企业正积极布局医药机器人领域,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医护人员相对医乏,医用机器人作为新兴医护手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近年来科技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迎来开发和应用的热潮.本研究从虚拟现实技术发展、产业发展等方面对虚拟现实技术的行业发展进行系统性分析,从虚拟现实产业生态圈的角度推动成都市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必须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根据需求趋向发挥区域在计算机图形/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游戏开发、视频传输和处理技术等方面的软、硬件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基于虚拟现实的游戏、视频、图片以及软件应用等内容产品;积极配套孵化器等
传感器作为数据的采集入口,是物联网、智能设备的"心脏",是智能制造实现突破式发展的关键助力.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各方努力下,我国传感器产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加速优化、技术壁垒得以突破.下一步,传感器产业需要提高技术水平,产品实现向中高端转型,打破瓶颈制约,抢占产业高点.为了优化成都传感器产业布局、形成集群发展态势,抢先布局前沿技术,提高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