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lacuna形成机制研究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电波传播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lacuna是高纬极区电离层测高仪频高图上经常出现的一种F层回波描迹部分或全部消失的现象,直接影响电离层参数的标定,其表征的电离层物理过程尚未定论.本文利用中山站测高仪电离图数据,通过分析两次F2-lacuna事件期间电离层电子密度以及对流变化,进一步研究F2-lacuna形成机制.事件分析结果表明,F2-lacuna发生期间,中山站上空对流增强,电离层电子密度总含量TEC减小.提出一种F2-lacuna形成机制的解释:电场增强引起的焦耳热和摩擦热使得电子和离子温度升高,导致光化反应向着O+密度增大的方向进行,从而造成O+占主导的F2层密度减小,形成F2-lacuna.
其他文献
介绍了青岛近海海域开展的不同波段(L波段、S波段、C波段、X波段)传播试验.给出了不同的海上传播模型,其中包括统计性的Hata模型、Longly-Rice模型以及确定性的抛物方程模型.实测值与模型值比较发现:在L波段,实测损耗数据与Hata模型较为接近,但大部分要大于Hata模型;在S波段,实测数据亦与Hata模型较为接近,但在远距离上,实测损耗数据要小于Hata模型计算值;在C波段,实测数据与确
WINNERⅡ信道模型和ITU-R M.2135信道模型均是当前移动信道建模领域的代表性模型,两者都涵盖了室内、郊外、高速移动网络等场景,但两者在具体的场景分类以及大尺度衰落模型方面有所不同.本文详细介绍了两者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比较,通过理论仿真比较两者大尺度损耗模型的性能差别,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WINNERⅡ信道模型要比ITU-R M.2135信道模型的路径损耗大.
高功率微波极易引起大气击穿,而伴随产生的等离子体将对微波传播特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基于电子流体模型研究110GHz高功率微波在大气击穿等离子体中的传输、反射和吸收特性.模拟结果表明,大气击穿等离子体结构在空间呈丝状分布.由于大气击穿等离子体是时变的,其对微波的反射和吸收也随着时间不断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等离子体吸收功率逐渐增加直至达到饱和水平,且其远大于微波反射功率.将110GHz微波击穿阈值
水凝物(降雨、云雾等)对电波的衰减和散射是电波传播、雷达气象、大气物理、环境遥感等系统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METEK公司生产的MRR-2微型测雨雷达在青岛进行观测,获得了观测地点垂直上空的降雨和阴天天气时的水凝物空间分布数据.其中包括大气分层的雷达反射率、降雨强度、液态水含量以及雨滴谱分布等,并对实验数据中出现的融化层进行讨论,利用获得的数据可用于对水凝物在电波传播特性中的影响的研究.
以我国65个台站十年的降雨率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降雨率和年降雨量的统计分布趋势,提出并建立了一种基于年平均降雨量预测0.01%时间概率降雨率的思路和模型,经实测数据检验,模型预测的相对误差小于20%,较ITU-R模型在我国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对于缺少0.01%时间概率降雨率实测数据地区的雨衰减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将是2020年后人类信息社会需求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第5代移动通信的研发现状.重点论述了5G的频谱分配和电波传播问题,指出经验性传播模型只能提供一般性的指导,对于精确的网络设计来说,经验化传播模型显得过于简单化。为了设计移动通信系统,必须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电波传播现场测试,获得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系统中,还可以检验经验化的传播模型,得到符合实际的传播模型。
本文采用时域不连续伽略金方法来求解三维电磁问题.由于在空间离散和时域积分都存在多种灵活的选择,该方法模拟波的传播更准确可靠.和其他时域方法不同,时域不连续伽略金方法借助于数值流来近似求解相邻网格之间的交界面上的积分.同时,该方法在模拟非规则目标时兼具效率和精度,因此非常适合处理复杂目标的多尺度和宽带问题.最后,本文应用时域不连续伽略金方法成功求解了三维谐振器问题.
本文首次研究了等离子体材料填充的金属孔径的凋落波-传播模的转换机制.论文采用耦合模的计算电磁方法分析了凋落模在等离体填充孔径中的传播特性,采用归一化穿透系数分析了凋落模-传播模的转换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等离体填充的口径中存在两种谐振机制:一种来自小孔自身的谐振,另一种谐振来自于孔隙中的等离子体填充材料.论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当这两种谐振机制强烈耦合在一起的时候会形成超谐振现象,该谐振机制将极大
基于WKB近似方法,研究了高频电磁波入射不均匀尘埃等离子体中的衰减特性.首先数值分析了弱电离尘埃等离子体复相对介电常数的分布特征,讨论了电子数密度,尘埃颗粒数密度对复相对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的影响.然后利用电子密度分布的抛物模型,数值计算了电磁波以不同角度入射不均匀尘埃等离子体的衰减特性,分析了入射角、电子数密度、尘埃颗粒半径和尘埃颗粒数密度对衰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子数密度、尘埃颗粒数密度
2010年9月利用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协会的大功率加热设备和诊断设施开展的极区电离层加热实验中首次观测到了长生命周期的等离子体线谱增强特征,通过分析推断该增强特征系由参量衰变不稳定性发生引起的.在2011年11月进行了长生命周期等离子体线增强特征激发实验,实验中利用UHF雷达得到了持续时间长达16分钟的等离子体线回波增强特征,通过与2010年的加热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当加热频率接近磁旋频率的倍频时,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