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广东省医学会第二次生殖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xi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妊娠患者与未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4716例我中心助孕患者,妊娠者为A组(2023例),未妊娠者为B组(2693例)结果:妊娠组的年龄较未妊娠组年轻(31.7±3.9比33±4.5,p<0.01),不孕年限短(4.8±3.1比5.4±3.4,p<0.01);妊娠组GN的总用量、HCG日的LH值和P值均小于未妊娠组(2503.8±930.8比2786.8±1063.9、0.7±0.66比0.79±1.4、2.5±2.0比3.0±2.6,p<0.01);但是妊娠组平均获卵数、受精率、2PN率及优质胚胎率均高于未妊娠组[13±6.3比12.7±6.9、83.2%(21849/26250)比79.2%(26914/33975) 、64.4%(16901/26250) 比60.4%(20507/33975)和 30.6(6529/21361)比27.8(7338/26355),p<0.01].结论:患者年龄越小、不孕年限越短同时卵巢反应性良好,HCG日的LH值及P值控制得当、可供选择的优质胚胎多认为是预测成功妊娠的有利因素.
其他文献
内容透明带的生理结构◆遗明带是包绕卵母细胞和胚胎的无细胞机构是一层半遗明丝状体酸性糖蛋白膜由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共同台成分泌的
会议
目的:探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取105例患精索静脉曲张伴有精液参数异常的患者,对其术前及术后的精液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20~60min,平均35min,全部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患者平均住院3.2天,术后病理符合精索静脉曲张改变,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复诊,复查B超未见返流性血流信号,复查精液分析,精子密度术前平均13.38×106/ml,术后平均30.
会议
目的 研究精子顶体蛋白(DKKL1)在小鼠睾丸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方法 将4d、9d、18d、35d、54d和6月龄小鼠睾丸组织cDNA探针与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筛选出差异表达的DKKL1基因.采用RT-PCR方法检测DKKL1基因在小鼠不同日龄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KKL1蛋白在小鼠睾丸组织中的定位.结果 对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杂交
目的 分析男性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中相关实验室参数及临床结局是否存有影响.方法 筛选出本生殖中心2012年1月至5月56个IVF治疗周期,根据男方精浆弹性蛋白酶含量分为正常组(弹性蛋白酶<290ng/ml)、隐性感染组(290≤弹性蛋白酶≤1000ng/ml)和感染组(弹性蛋白酶>1000ng/ml),比较IVF治疗周期中三组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卵子受精率、正
目的:分析各年龄段妊娠妇女早期单双胎妊娠胚胎丢失的差异.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9月,在我中心行IVF/ICSI治疗,第2天或者第3天移植2-3个胚胎后单双胎妊娠的患者共1674个周期.结果:孕6周单胚胎着床1077例,双胚胎着床597例.孕12周单胎和双胎的继续妊娠数分别为901例(83.66%)和548例(91.79%) (P<O.001),双胎妊娠中,21例(3.52
目的:比较单双胎妊娠后及出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3月在我中心行IVF/ICSI第一周期治疗,采用长方案超排卵,第2天或者第3天移植1-3个胚胎的病例共2470例,1043例成功妊娠,其中单胎妊娠675例,双胎妊娠351例,三胎妊娠17例.单双胎妊娠共1026例纳入研究.结果:早期流产率,早期妊娠丢失率单胎组显著高于双胎组(16% vs 5.41%; 16% vs6.98
背景: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系IP14D-1可分化为诱导性原始生殖细胞(induced Primordial germ cells,iPGCs).如何在体外得到相对纯化iPGCs并进一步扩增培养成为该研究领域的关键.目的: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方法(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获取假定iP
会议
目的:比较不同的促排卵方案对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2010年5月到201 1年5月行人工授精助孕的303对不孕夫妇482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6组:自然周期(NC)组、克罗米芬(CC)组、来曲唑(LE)组、促性腺激素(HMG)组、CC+HMG组和LE+HMG组.结果:CC+HMG组和LE+HMG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6.09% (12/
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月经规则患者中自然周期方案与激素替代周期方案用于内膜准备对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从2010年1月到2012年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FET的月经规则的患者被招募进入本研究,年龄≤40岁,冷冻胚胎数≥3只.这些患者被随机分到自然周期组(NC-A组)和激素替代周期组(HRT-B组).
目的:探讨GnRHa长方案IVF/ICSI周期中加用口服雌激素(补佳乐6mg)行黄体支持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402例拟行IVF/ICSI-ET患者,取卵后随机人组分为A组(202例):注射黄体酮60mg/d+口服补佳乐3mg bid;B组(200例):仅注射黄体酮60mg/d行黄体支持.临床妊娠率是主要的研究指标.结果: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