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辽宁棉花早衰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来源 :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ps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纺织原料,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辽宁棉花早衰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制约棉花优质高产的重要障碍。棉花早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仅发生于我国主要产棉区,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产棉区也十分普遍。就辽宁棉花早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其他文献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DHV-I型基因组序列,兼顾DHV不同血清型的序列差异,应用Oligo6.0软件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应用这两对引物,建立了检测DHV-I型的巢式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检测出低含量的I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从而解决了该病在组织病料中检出困难的难题。临床初步应用表明,该方法特异性高,敏感性好,可用于I型鸭病毒性肝炎的快速诊断。
利用RT-PCR方法扩增鸭坦布苏病毒的NS3基因406bp的特异性片段,回收并纯化PCR产物,用地高辛标记,制备核酸探针。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探针仅与鸭黄病毒的核酸特异性杂交,而与鸭瘟病毒、H9N2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减蛋综合症病毒的核酸杂交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探针对鸭黄病毒的RNA最低检出限量为100 pg/μL。对疑似黄病毒感染鸭的肝脏、肺脏、脾脏、输卵管、卵
根据GenBank发布的黄病毒Bagaza毒株的NS3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3条引物,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鸭坦布苏病毒的半套氏PCR快速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对鸭坦布苏病毒山东分离株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半套式PCR对两株分离株均能扩增出277bp的特异性条带,而对鸭瘟病毒、禽流感病毒(H9亚型)、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经检测该方法第一次扩增的敏感性为1×105c
从以产蛋下降为主的樱桃谷种鸭以及出现神经症状的雏鸭各分离出一株病毒,分别命名为BZ株和LC株。该两株病毒对SPF鸡胚和健康鸭胚均能产生相同的病变,分离毒不能凝集鸡、鸭、鹅、鸽等的红细胞,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能够产生典型的CPE,电镜下观察到约50nm的病毒粒子。病理组织学表明,二者在临床上均可导致脑组织危害,表现为脑膜水肿,血管充血和皮质层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等。血清学检测表明,该病毒与AIV、
[目的]探讨鼻气管鸟杆菌(Ornithobacterium rhinotracheale,ORT)对肉雏鸡和SPF雏鸡的致病性。[方法]通过气管、消化道接种和肌肉注射接种途径人工感染肉雏鸡和SPF雏鸡,观察试验鸡的发病情况及症状,称量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增重情况:利用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排菌情况进行动态观察。于感染后不同时间随机剖杀试验组和对照组鸡只,采血,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
由于不同棉花品(种)系株型上的差异和生长发育进程不同,因而使其群体内部的光照度及植株光合作用能力也不同,结果形成棉花产量上的差异。此外,同一棉花品(种)系,适宜的密度构成合理的群体结构,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为了探索不同棉花品(种)系间产量差异和同一品种(系)最佳群体密度的生理机制,2010年设计了本试验。
2010年河南省舞钢市棉办对麦后棉移栽进行试验示范,在该市尚店镇李楼村和铁山乡扁担李村,示范面积分别为40 hm2和10 hm2,示范品种为鲁棉研28和豫杂35。针对麦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在栽培管理上适时早播,培育壮苗;合理增加密度,加强管理,以管促早;主攻伏桃,争早秋桃等措施,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麦棉套种栽培已经成为缓解一熟制棉区粮棉争地矛盾,向光要产量、向地要效益,使一熟制棉区既是主产棉区,又是主产粮区,符合现实需要的农业生产模式,它继承了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又植入了现代科技理念,能将我国粮棉生产往前推动一大步。但在实际生产中也存有部分实际问题,劳动者的技术素质差别较大,在关键性的生产环节上把握不住,棉花晚熟导致小麦晚播晚熟,影响产量,使两熟优势不够明显。另外,由于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新
山东省夏津县常年植棉4万hm2左右,多数棉田为一年一熟,公顷皮棉产量稳定在1500 kg左右。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搞了棉花一马铃薯间作试验示范,在棉花基本不减产的前提下,马铃薯每公顷净收益3.0万元以上,探索出了一条棉薯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的路。笔者就夏津试验示范情况,对棉薯间作的种植方式、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防治、收获等提出了技术要点。
总结了近几年与棉花生长相关的主要土壤养分现状,分析了夏津棉田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以期为培肥夏津棉田土壤,提高夏津棉花生产潜力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