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墒补灌对小麦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来源 :第十七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q87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于2012-2014两个冬小麦生长季,在山东省兖州市史家王子村(35°24′N,116°24′E)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拔节期和开花期依据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测墒补灌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生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实现小麦高产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处理,当地定量节水灌溉(拔节期和开花期均灌水60mm,W1)处理,依据0-20cm(W2)、0-40cm(W3)和0-60cm(W4)土层土壤含水量测墒补灌处理,于拔节期和开花期补灌至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和70%.
其他文献
Decline of soil quality is the main barrier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Huang-Huai-Hai region of China.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il amelioration technical system for this area,
会议
In recent year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 have increased the consumption of water to meet the additional demand for food, intensifying the competition for water among agricultu
会议
小麦是禾谷类作物中广适性最强,而且栽培范围最广的作物.小麦的适应性主要来自于控制小麦开花时间的基因的利用.控制小麦开花的基因主要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其中春化基因是控制小麦开花的主效基因.小麦春化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基因调控过程,其相关基因仍有待发掘.本研究在小麦京841春化前后转录组的差异表达分析系统的基础上,筛选到一个表达差异基因CL18846,并对其进行了基因克隆表达特性研究。通过对候选基因CL18
从2009年10月到2016年6月,基于北京昌平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示范基地的25套称重蒸渗仪,进行了8个生长季的冬小麦灌溉制度和节水栽培试验,通过试验获得如下结果:(1)冬小麦生育期,年前10月份和11月份的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10%左右,12月份、1月份和2月份的耗水量均非常低,显然在封冻后小麦田的耗水基本停滞,3月份的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5%-7%,4月份(起身拔节期)耗水占总耗水的20%左右,5
在大田条件下,以非糯小麦轮选987和糯小麦农大糯50206为材料,利用自制遮荫棚设置3个遮光处理(不遮光、花后遮光30%和60%),研究花后弱光对小麦淀粉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照强度的降低,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及直/支比值减少;A-型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和数目比例随光照强度的降低呈增加趋势,B-型淀粉粒呈相反趋势;小麦淀粉的晶体类型不受花后弱光的影响,呈典型
全球气候变暖日趋明朗,且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夜间升温幅度显著高于白天.气温升高尤其是夜间温度升高,将对作物产量产生显著影响.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未来气候变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至今,关于气候变暖对小麦生产力的影响,多集中采用历史数据的模型模拟分析上,基于田间的试验也多针对某一阶段增温.因此,为了充分反映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实
为探讨弱光胁迫和氮素水平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豫麦49-198为试验材料,设置不遮阴(S0)和遮阴50%(S1)两个光照处理,0kg.hm-2(N0)、120kg.hm-2(N1)和240kg.hm-2(N2)3个施氮处理.结果表明:冬小麦拔节期至成熟期长期遮阴,导致旗叶叶绿素含量、PSⅡ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在3个施氮水平下均显著增加,其中以N2施氮
关于小麦关键生育时期测墒补灌对叶片光合速率和有关酶活性以及旗叶衰老特性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大田条件下,根据0-140cm土层土壤墒情进行补充灌溉,研究补充灌溉对小麦叶片光合特性及旗叶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12-2014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农场(36°10′12′N,117°9′0″E)进行,供试品种为高产小麦济麦20,于拔节期和开花期测墒补灌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分
本研究运用Odum提出的能值理论,以河南省获嘉县为例,对河南省主要循环农业模式的投入产出结构和能值综合指标进行分析,对比不同循环农业模式的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期为河南省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调控策略。本研究在以传统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生产模式为对照的基础上,调研了3种循环农业模式即:秸秆直接还田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生产模式、秸秆—菌渣还田(秸秆用于食用菌发酵)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生产
本试验依据小麦需水特性和土壤水分状况,研究测墒补灌对土壤水利用、小麦氮素积累转运与硝态氮淋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制定冬小麦高产节水节氮和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于2012-2014年两个小麦生长季,以全生育期不灌水(W0)为对照,设置3个测墒补灌处理,即拔节和开花期依据0-140cm土层,使其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65%(W1)、70%(W2)和75%(w3),研究其对土壤水利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