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hiophilic Matrix with Uniform Lithium Nucleation for Lithium Metal Anodes

来源 :2017年锂硫电池前沿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liu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以三维织造正交结构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织造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分析模型,应用刚度平均理论计算方法,对其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进行计算,并通过拉伸实试验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对Z向含碳纤维棒的正交结构复合材料,引入碳纤维棒折算系数,通过试验确定了实验条件下折算系数的取值范围.应用CT扫描技术,对成型后的复合材料进行检测,观测材料内部的缺陷,结合对样件断口形貌的观测,分析了其内部缺陷对材料性能的
对近年来可自修复可穿戴传感器的研究进行总结,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总结可自修复材料的修复机理,为自修复传感器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对比基于氢键自修复材料的传感器的机械修复和电学性能修复能力.可穿戴设备正慢慢走入日常生活,然而,可穿戴设备在实际应用中难免会遭受弯曲或意外切割带来的物理损伤从而影响各方面性能.通过自修复材料与可穿戴设备这两个快速发展领域的结合,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且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在一定
会议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着能源形式的革新.金属锂,凭借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 g1)和最负的电极电势(-3.045V)而具有极大的研究潜力.将金属锂作为负极分别与S和O2配对使用时,可分别获得高达2600 Wh kg-1和5210 Wh kg1的理论比能量,远远超过现己实现商业化的电池形式的能量密度[1].我们拟通过合理设计界面修饰层,即结合PEO具有的较强极性促使Li+分布均匀化和L
会议
由于高理论能量密度和重量能量密度,以及正极材料的丰富储量和低廉成本,锂硫电池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电化学储能系统.然而,锂硫电池在实际应用上仍面临硫的低利用率、较差的循环寿命和严重的自放电等问题.由于正极与隔膜侧的含硫组分的反应动力学问题难以解决,引发了多硫化物易扩散发生副反应、界面阻抗高、电池能量效率低等问题.本课题组提出在在隔膜功能层中引入对多硫化物反应具有催化功能的金属化合物,将具有高导电性的金属
会议
会议
会议
高比能量二次电池是限制电动车大规模普及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可穿戴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也对二次电池的比能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硫电池是最接近实用化的下一代二次电池体系,其理论比能量达到2600 Wh kg-1,实际比能量也有望达到600 Wh kg-1.目前,锂硫电池正处于实验室研究向实用化的转变的阶段,各种规格的锂硫电池样品已经面世,因此有必要对锂硫电池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外特性进行研究,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