蛴螬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6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 ~2012年在湖北襄阳市宜城黄集镇连续两年进行了花生田蛴螬的防治试验,通过设置4种不同浓度的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收获前对各小区蛴螬幼虫虫口密度、荚果的为害指数、荚果产量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4种药剂浓度都不同程度减少了蛴螬的为害,虫口密度均比不处理小区低,蛴螬的为害指数随着拌种的处理大幅降低,但不同药剂处理间差别不大;不同药剂处理小区的产量均比对照小区高,药剂拌种降低了产量损失,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1 000mL拌种/7.5kg花生挽回的产量损失率最高达15.8%.
其他文献
In order to obtain effective antagonistic actinomycetes against Verticillium dahliae in Xinjiang.In this experiment, 761 strains of actinomycetes were isolated from 37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Shih
拟南芥R2R3-MYB家族第22亚族研究参与拟南芥的抗逆和防御反应过程.我们前期研究发现AtMYB73参与拟南芥抵抗死体病原菌水稻胡麻斑病菌(Bipolaris Oryzae),并且可以影响拟南芥抵抗逆境胁迫;我们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到和转录因子AtMYB73互作的10个蛋白,其中3个蛋白参与拟南芥抗逆和防御反应.为了进一步确认互作情况,我们利用两段含EcoR Ⅰ和Xho Ⅰ酶切位点的引物,克隆了转
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芝麻枯萎病为严重影响芝麻生产的土传性病害.为开发防治芝麻枯萎病的生防菌,笔者于2012年夏,从河南省南阳市采集芝麻样品,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得到166株内生细菌,经平板对峙和促生试验,筛选到3株对芝麻枯萎病菌F.oxysporum生长有抑制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A3-28、A4-2和B5-47).利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27F和1492
近年由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侵染引起的金叶女贞黑斑病在河南省南阳市严重发生,对园林景观为害较大.作者从健康金叶女贞植株体内分离对该病有生防潜能的内生细菌,以期为病害生物防治打下基础.从分离的290株内生细菌中,筛选到对病原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A71,与病原菌平板对峙培养时抑菌率达75.7%.菌株A71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状,单端丛生鞭毛,在NA平板上单菌落呈圆形,
条锈病为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国际性主要病害.为开发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生防菌,作者于2013年春,从河南南阳、山西运城等地采集不同生长期的小麦样品,按常规方法进行表面消毒后分离得到116株内生细菌,从中筛选到1株对小麦具有显著促生效果的假单胞菌JD204.用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27F和1492R对该菌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了1 415bp的16SrDNA的片段(GenBank登录号:KJ534
由小麦条黑粉菌Urocystis tritici K(o)rn引起的小麦秆黑粉病(flag smut)是小麦重要病害之一.为开发对该病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2010年笔者从河南省南阳市采集小麦样品,按常规方法进行表面消毒后分离筛选到1株对小麦有促生效果的假单胞菌8-2.利用16S rDNA序列通用引物,对该菌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了1 434bp的目的片段(GenBank accession n
Ten chemical fungicides viz.carbendazim, thiophanate-methyl, dimethomorph, prochloraz-manganese chloride complex, kresoxim-methyl, tridemorph, chlorothalonil, propiconazoledifenoconaxole, iprodione an
Jujube witches-broom (JWB) disease is one of the destructive diseases in Jujube fruit tree.In this study, two primer pairs DZ16SnF/DZ16SnR and DZ16SF-2/DZ16SR-2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which co
会议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其分布范围广、危害程度重、寄主范围广、传播途径多、存活时间久,已成为当前制约棉花生产实现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因素。多年实践证明,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黄萎病最为经济、安全、有效的办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转基因技术的成熟,获得转基因抗病品种,成为解决黄萎病爆发危害的最具发展前景的途径之一。近年来,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安全的
竹柏[Podocarpus nagi(Thunb.)Zoll.et Mor ex Zoll]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多用途经济树种,主要用于庭园绿化,也用于建筑和制作家具、器具及工艺品的材料,种仁油还可供食用及工业用油.近些年在海南万宁热带植物园的竹柏树上大量发生一种新病害,该病害表现为侧向分枝不能独立于主枝生长,长出的枝条呈扁平的带状或鸡冠状,严重影响了竹柏的正常生长.本研究利用植原体16S rDNA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