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2A装置上基于相关多普勒反射计的边缘湍流研究

来源 :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h_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在HL-2A托卡马克装置上发展了具备极向和环向相关的多普勒反射计系统.该多道诊断系统可以用来研究边缘等离子体湍流的径向特征以及湍流在极向和环向方向上的长程相关.该系统是一种对等离子体无扰的诊断,能够日常地测量等离子体湍流的垂直旋转速度和湍流涨落强度.利用相关多普勒反射计系统,对测地声模的三维结构进行了测量,包括径向电场扰动在极向和环向的对称性分布,以及测地声模的径向传播特征.研究了在等离子体电流或密度在爬升实验过程中的测地声模时间演化特征,揭示了测地声模阻尼的潜在机制.
其他文献
DRAGON程序中MOC计算模块包含多种加速方法,虽然能够进行三维MOC计算,但需大量的机时与内存.本文基于DRAGON程序中现有的二维MOC计算模块,开发二维MOC与一维扩散耦合的三维堆芯PIN_by-PIN计算模块,通过轴向和径向泄漏项将二维全堆非均匀栅元MOC计算与轴向均匀栅元的扩散计算耦合,实现三维堆芯直接计算.运用所开发的2D/1D耦合计算程序计算C5G7国际基准题,计算结果表明2D/1
通过熔合蒸发反应65Cu+19F,66Zn+18O及68Zn+16O,在入射束流能量分别为75MeV,76MeV及80MeV,研究了80Rb高自旋态的能级结构.增加了20多条新的γ跃迁,在已知的第一个负宇称带上建立了两条新的边带.第二条负宇称带的(=O序列在频率为0.51MeV和0.61MeV处有带交叉,(=1序列在频率为0.54MeV处有带交叉;第一个负宇称带在16-h时m现了旋称反转,第二负宇
激发态的双质子发射是当今国际核物理研究的热点领域.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HIRFI-RIBLL1上开展了”28,29S,27,28P,17Ne激发态双质子发射实验.不稳定核轰击197Au靶,库仑激发或者核激发使研究核布居至高激发态,然后通过硅条阵列与CsI探测器组成的复杂探测系统实现高激发态发射轻粒子与衰变余核的鉴别,并记录其能量、动量与位置等信息,实现运动学完全测量.最后依据这些信息对整个
电子加速器驱动的白光中子源(TMSR Photo-Neutron Source)是为钍基熔盐堆(TMSR,Thorium Molten SaltReactor)项目中钍铀循环核数据测量而设计和建造的.该装置采用15MeV电子直线加速器(LINAC)驱动,中子飞行路径约5m,5m处通量约-105n/s/cm2,可提供能量0.025-10eV范围内连续中子束(白光中子)和低能伽马射线-1MeV.它们可
本文利用CAFN公司的100MHz波形数字采样器(Waveform Digitizer DT5724),基于GNUPLOT和ROOT软件,自主编写了数据获取程序,通过获取信号波形及相关时间信息,测量了光中子源的飞行时间谱和脉冲幅度谱.对波形数字采样器的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其获取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通过波形甄别,可以对伽马和中子信号进行清晰的分辨.
本文简要介绍了IHNI-I堆及其热中子束流孔道和超热中子束流孔道,给出了两条孔道出口处的主要束流参数.采用MCNP程序建立了人体软组织等效模型内中子、γ的通量和剂量计算模型,分析了IHNI-I堆中子束流源在人体软组织模型内所产生的剂量成分,模拟计算了两条中子束流的优化深度、优化深度剂量率、优化比等品质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热中子束流的优化深度为3.3cm,超热中子束流的优化深度5.8cm,适用于进行
混合型(Hybrid Single Cavity)直线加速器是把一段4杆型Radio Frequency Quadrupole(RFQ)加速结构和一段IH漂移管(DT)型加速结构混合到一个IH(lnterdigital-H)腔里,利用IH型腔体具有的优秀电力效率,使得整个IH型混合腔的加速功率效率比同光速领域的其他加速结构的腔体更高.HSC型加速器是有日本东京T业大学设计,所有主要部件都采用世界上
ADS直线加速器注入器ⅡRFQ加速器用来将10mA的质子束流从能量30keV提高到2.1MeV.使用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CST Microwave Studio对注入器ⅡRFQ腔体进行了射频结构设计及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腔体无载Q值为14388,损耗功率为83.7kW.通过80个调谐器对腔体场的调整,场平整度最终好于±0.01.经过锻炼,腔体在发射机输出功率为92.7kW时达到了65kV,并且最终成功
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可以辐射出大量γ光子,γ光子再与激光场作用形成雪崩效应产生大量正电子,这个多光子过程称为BW过程(BreitWheeler).当激光足够强时,BW过程是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正电子的主要过程.获得高密度、高能量的正电子束有助于研究核聚变快点火、宇宙γ射线爆发、黑洞理论和正负电子对的波色爱因斯坦凝聚.为了提高正电子束的密度和能量,本文使用FPOCH2D程序模拟了超强激光(
本文介绍了为HL-2A装置研制的192道(极向24道,径向8道)电子回旋辐射成像(ECEI)系统和64道(极向8道,径向4道,环向2道)微波反射成像(MIR)系统,分别用于测量2维/3维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扰动演化图像.其中,ECEI系统由准光学系统、24道前端天线混频阵列和24道后端电子学组成,工作频率为60-135GHz,径向空间分辨为1cm,极向空间分辨为2cm;MIR系统由准光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