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的机械原理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 :2016’第十五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zxx_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分析了目前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选择教学内容,通过问题引导、案例分析、项目驱动和任务表征等不同教学方式和手段完成教学目标,以知识掌握程度、创新能力水平和课堂参与程度为考核标准的新型教学模式.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仪表和情绪等手段感染学生情绪并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机械设计基础》是理工科非机械学生的必修课程,内容宽泛,应用面广.但不同专业学生的前修课程不尽相同,对机械工程的认识也参差不齐.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这也是教育的本质,大学的基础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分层次教学会逐渐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如果做到真正地分层次,应该让每一位学生来选择自己的层次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行的教学内容、方法已不能满足培养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阐述了课程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旨在培养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新理念;从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和教材三个方面规划了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引入翻转课堂、O2O
基于工科课程中工程知识的特点,有必要引入项目教学法,通过课外项目训练,驱动学生主动的感悟和建构工程知识,促进学生对工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分析了当前学生在工程知识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机械工程专业教学,介绍运用项目教学法,采用多层次课外项目训练来帮助学生建构工程知识,实现知识向工程能力的有效迁移.
数控技术课程包含多领域跨学科的知识,还涉及数控机床的操作与数控加工工艺,传统课堂教学难以满足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相关课题,开发数控技术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根据学习者自身需求推送优质多媒体教学资源.基于3D虚拟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资源,增强了数控知识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针对机械类专业的生产实习存在的实习基地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实习时间短、经费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毕业设计存在的闭门造车多,结合科研、生产实际课题少,纸面设计多,实际动手制作少,与工程实践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提出以校内生产实习基地为依托、将机械类学生的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建设校内校企联合实践教师指导队伍、建立校内虚拟辅助生产实习平台、按企业形式建立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等措施,培养学
文中是针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而创建的一个全新的课程设计指导系统.利用网络技术拟实现课程设计指导的远程服务,在分析总结出单级蜗杆减速器阶段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该减速器完整的三维实体模型、各不同部分的局部三维实体模型,将设计步骤的文本与相应的三维实体模型组合,以形成新颖的设计指导书,拘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提高自学能力.
为解决非机械专业学生学习轮系中判断蜗轮蜗杆副转向的困难,提出了一个以相对运动原理为理论基础的三角形法,通过对蜗轮蜗杆副在机械结构简图中的各种表示方式的详尽分析,完美地解决了"轮系"教学中蜗轮蜗杆副转向的判别问题.教学结果表明三角形法准确可靠,简单直观,值得在轮系教学中推广应用.
为解决机械设计课程中主干零件设计的数据相关度高,计算量大、查取图表多、图形表达易于出错和结果变化大不易评判等问题,研制了机械设计主干零件的系统化综合智能CAI设计系统,实现了轴、齿轮、滚动轴承和键的一体化设计,提高了评判效率,是一款界面友善的CAI辅助教学工具.该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于辅助教师轻松完成作业批改任务、学生课下自检自查作业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该系统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获得广泛应用,收到
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对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分析传统纺织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的局限性,以纺织行(产)业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制定武汉纺织大学试点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整合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保障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立;革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工程能力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完
阐述了传统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实例演示在机械类课程机构设计中通过运用Adams软件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将虚拟样机技术应用于传统的教学中,更新了设计手段,提高了设计水平,保证了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