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野生群体及迁地群体的MHCⅡB基因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来源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试验性蓄水运行十年学术研讨咨询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xiaoxi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一对特异性引物MHCⅡf和MHCⅡr,分别从30尾野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个体、30尾子中华鲟子一代个体和30尾中华鲟子二代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ⅡB基因的多肽结合位点(PBR)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168bp.中华鲟野生群体30个样品95个有效克隆中共检测出30条特异序列(单倍型),中华鲟子一代群体30个样品的96个有效克隆中共检测出38条特异序列(单倍型),中华鲟子二代群体30个样品的95个克隆中检测出36条特异序列(单倍型).单倍型的分布及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表明,中华鲟子一代群体的MHCⅡB基因遗传多样性最高,子二代中华鲟群体的MHCⅡB基因遗传多样性最低.中华鲟三个群体的非同义替代与同义替代比率为1.39、1.48和1.45,非同义替换率均大于同义替换率分析表明正向选择可能是中华鲟MHCⅡB多态性的主要因素.该研究结果提供了中华鲟从野生群体到子二代群体MHCⅡB基因的部分遗传信息和遗传变异规律,为中华鲟全人工种群优化和繁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长江上游一大批巨型水库的建成运行或即将建成,对三峡水库的汛末蓄水产生影响.本文根据上游主要水库的调度运行规则,分析其对三峡水库来水的影响及不同阶段的保证率来水,并结合三峡水库上下游防洪要求和下游需水情景,分析拟定各阶段水库的蓄水控制指标.在调度实践中,利用旬尺度来水预报,根据分阶段蓄水控制指标,滚动制订蓄水计划,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大数据”概念于近年兴起,有认为大数据时代,传统数据及分析手段应让位于大数据技术.本文介绍了长江流域汛期旱涝趋势预测应用的大气、海洋、海冰、积雪、陆地、天文数据,以及再分析数据、数值模型预测数据等,数据形式多样、存储量大、增长快、数据信息稀疏;预测技术有时间系列方法、相似、回归、分类、聚类、降维等多种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聚类分析和奇异值分解两种方法.从使用的数据特点看,汛期旱涝趋势预测历来就面临一
从时间纬度上分析了三峡工程枢纽区干流江段的水质情况.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试验性蓄水期,三峡工程枢纽区干流太平溪、乐天溪两个断面水质优于成库前.具体而言,pH值仍维持在正常水平,溶解氧含量略有下降,下降幅度7%~8%,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含量显著下降,氨氮含量略有下降.溶解氧含量的下降是由于水深增加和流速减缓导致的复氧能力减弱,而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含量下降是由于泥沙沉降引起的澄清作用.
库水温度是水库大坝(尤其是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安全状况评价、监控模型建立的基础数据;对于三峡水库,库水温度也是水库生态调度的重要依据之一.受众多因素影响,库水温度分布与变化规律十分复杂,难于确定.本文将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技术应用于三峡大坝坝前库水温度监测,在三峡大坝非溢流坝段布置了一条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Distribute Optical Fiber Temperature Measur
本文从防洪、航运、发电、洪水资源利用、泥沙减淤等调度需求出发,拟定了汛期不同时段的水位动态变化方案,并重点探讨了新水沙条件和实测水沙条件下,不同汛期水位动态变化方案与泥沙冲淤变化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由于2003-2012年入库沙量基本是新水沙系列的2倍,水库运行10年,总淤积量及145m高程以上的淤积量也基本是新水沙系列的2倍左右;无论何种水沙系列,汛期水位动态变化方案在水库淤积量、库容损失等
climate change should have to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in-volved with the fish conservation in yangtze river.in recent 50 years,the temperature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gradu
受到三峡水库蓄水等影响,库区重要支流的水环境已发生明显改变.本文对2017年龙河回水水域(包括干流参照断面)的浮游植物群落及水质、水体富营养化状况进行定期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以硅藻与隐藻为主,浮游植物藻密度在7.0×104~3.31×107cell/L范围内变化,4月与8月浮游植物生长旺盛,回水区LH002断面密度较高,敏感水域LH003断面浮游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较高、均匀度较好.此外,龙
本文是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三峡地区特有珍稀植物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简述了三峡特有珍稀植物保护过程中前期野外调查、迁地保护、繁育研究及生态修复等环节,并就各环节关键技术作简要叙述.结合现阶段在三峡特有珍稀保护中已取得的成就与优质资源推广利用,提出下阶段珍稀植物保护工作展望.
为了系统了解三峡水库175m蓄水运行后,坝前最大支流香溪河水体营养状态变化,为水库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2011-2016年对香溪河水体营养状态指标进行长系列的野外观测,分析了三峡工程175m蓄水后,香溪河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叶绿素a、总磷、总氮、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动态变化.成果显示:香溪河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年内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过程,最大值出现在每年4-9月,最小值通常出现
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在长江中下游宜昌江段共收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样本433尾进行繁殖生物学研究.宜昌江段鲢的繁殖时间为5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6-7月为盛产期.繁殖群体体长310~927mm,体重600~17090g,由3~7龄共5个年龄组组成,3龄群体数量上均占绝对优势,繁殖贡献率也最大.雌雄性比为1.43∶1,雌雄群体间体长—体重关系存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