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服刑人员心身障碍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 :第十一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暨广东省行为医学分会首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sle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服刑人员心身障碍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2008年入监有心理问题的276名服刑人员按人组标准选取有抑郁、焦虑、失眠、厌食的120名服刑人员,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心理干预4周后进行观察评定心理干预的效果。 结果:心理干预组HAMA、HAMD评分及失眠、厌食显好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论:心理学干预可明显缓解服刑人员的焦虑与抑郁,进而显著改善心身障碍中的失眠与厌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睡眠行为干预对脑卒中住院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调查168例因脑卒中在康复科住院的病人的睡眠情况,了解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并以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量表(NFD
会议
一些生活方式因素,尤其是饮食在冠心病危险因素变异中占据很大的比率。本文介绍了ω-3脂肪酸抑制冠心病进展的临床研究,分析了ω-3脂肪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一些生活方式因素,尤其是饮食在冠心病危险因素变异中占据很大的比率。近年来,注意力集中于促进特定营养素的摄入,这些营养素多存在于天然食品中,也有专门补充这类营养素的药品。
肥胖(Obesity)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体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它与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并列为慢性
会议
目的:编制一个中国大学生自杀倾向量表,为高校开展健康教育和自杀预防提供参考工具。 方法:以Mann等提出的自杀应激-易感模型为理论依据,在文献复习和个案访谈的基础上构
会议
自杀(suicide)是一种自我毁坏的冲动行为,以自我结束生命为临床表现的一类问题,它主要是一种个体行为,但与心理过程、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自杀的概念
本文旨在回顾近二十年国外针对青春期人格障碍诊断所开展的研究,特别是对青春期人格障碍诊断适宜性的争论,并分析青春期人格障碍研究的两种基本思路,为我国的青少年人格障碍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出院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度、再人院率的影响。 方法:对经住院病情好转出院、继续接受治疗或其间复发或病情加重再入院的患者132例,按出院顺序随机
会议
在2008年全球资本市场上,有一件备受关注的事:“股神”巴菲特通过其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附属公司,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策略性投资及股份认购协议,以每股
偶读左舜生半世纪前的旧著《中国现代名人轶事》(香港:自由出版社,1951),在《张季直及其事业》一篇的附录中,特别提到“张季直与沈寿”。1930年,左舜生读到了出版不久的《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