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压下区间作为轻压下技术关键参数之一影响实施轻压下对铸坯中心偏析和疏松的改善程度。为此在植晶溶质微观偏析模型和宏观凝固传热模型的基础之上,建立了用于确定合理压下区间的轻压下偏析控制模型,分析了在不同位置实施轻压下对两相区偏析溶质元素的影响,从理论上解析了连铸高强度耐候钢YQ50NQRl和合金结构钢37Mn2的合理压下区间,工业试验与应用结果表明在模型所确定的压下区间内实施轻压下能有效改善铸坯中心偏析
【机 构】
: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沈阳 110004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攀枝花 617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下区间作为轻压下技术关键参数之一影响实施轻压下对铸坯中心偏析和疏松的改善程度。为此在植晶溶质微观偏析模型和宏观凝固传热模型的基础之上,建立了用于确定合理压下区间的轻压下偏析控制模型,分析了在不同位置实施轻压下对两相区偏析溶质元素的影响,从理论上解析了连铸高强度耐候钢YQ50NQRl和合金结构钢37Mn2的合理压下区间,工业试验与应用结果表明在模型所确定的压下区间内实施轻压下能有效改善铸坯中心偏析和疏松,避免内裂的产生,提高铸坯内部质量。
其他文献
在连铸坯的生产过程中,角部纵裂纹是常见的缺陷,常因此导致漏钢,严重影响连铸坯质量及铸机的生产水平。本文分析了新二区连铸坯角部裂纹产生的原因从钢中元素、工艺条件和保护渣三方面分析了裂纹产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控制与解决措施,以期使铸坯角部纵裂纹缺陷得到有效控制,铸坯质量和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实验室建立了1:2:5的六流方坯连铸中间包模型,通过测定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研究不同结构的中间包的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原结构的中间包同侧三流的最小停留时间、峰值浓度时间和平均停留时间短,且各流之间的流动特性不一致性程度大,死区体积大,中间包冲击区渍面流动易形成旋涡。中间包采用优化后的湍流控制器和导流隔墙后,各流的流动特性得到改善,同时各流间的流动特性的一致性得到改进,中间包冲击区渍面流动平静,
通过射钉的试验方法,在恒定的二冷条件下,测定轴承钢(200mm×200 mm)在不同拉速工况下的凝固坯壳厚度,由此推算出连铸坯的凝固终点位置。为评价200mm×200mm连铸机综合冷却能力、优化二冷制度和控制凝固终点提供了重要根据。
根据鞍钢管线钢连铸坯硫印分析结果数据厍,对影响中心偏析的工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连铸过程中,钢水的过热度增加、高拉速和较大的铸坯宽度均会导致铸坯中心偏析增加。钢液中C、P和S含量的增加会导致中心偏析增加Mn含量和锰硫比的增加会降低中心偏析。应定期及时地维护连铸机保证辊子的精度,开口度控制精度,减少中心偏析的产生。
本文主要介绍了对鞍钢股份第二炼钢厂3号超低头铸机结晶器窄面黏结现象的研究,通过对影响浇铸漏钢各项原因分析,确定了由于精炼白灰吸潮使钢渍中[H]含量高是造成结晶器窄面频繁漏钢的原因,经过改进白灰使用条件,优化精炼操作,有效地避免了结晶器窄面黏结现象。
对于板材,均匀的力学性能是优良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按照传统的做法,产品生产以后就进行机械性能测试。这样无法采取任何纠正措施。对过程进行控制要求在处理过程中对性能进行精确评估。达涅利研发了用于实时监视与控制板材的板材质量监控(POM)系统。对机械性能,例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的评估都完全借助于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经验法和数据驱动技术得以完善,以将过程的不确定性包括进来。对于屈服强度和
通过检验分析研究了高碳钢连轧坯表面缺陷的类型和产生原因。高碳钢连轧坯的表面缺陷主要有表面划伤和皮下气孔轧后缺陷两种类型。连轧坯的皮下气孔轧后缺陷是由于连铸坯的皮下气孔缺陷引起的。减轻连铸过程水口吹氩流量是减轻连铸坯皮下气孔缺陷的一种措施,但减少吹氩量对连铸过程活跃保护渣层是不利的,完全限制吹氩量也是不可能的,为此限制了减少吹氩量这项工艺措施的应用。在连铸过程进行结晶器电磁搅拌,可以减轻连轧大方坯皮
受浇铸过程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管线钢头坯开始浇铸的部分存在大颗粒夹杂物,从而影响连铸坯质量,轧制后容易造成产品降级或用户异议。本研究对管线钢头坯热轧卷不同拉坯长度T[O]和夹杂物的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头坯4m以内T[O]含量高,在0.0030%~0.0045%之间,4 m后T[O]小于0.0030%,接近稳定态浇铸水平,头坯2m以内热轧卷出现B类氧化物夹杂超标。基于本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切头2m
脉冲电流凝固细晶技术对金属无污染,技术装备简单,受到冶金工作者、特别是特殊钢冶金工作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上海大学在脉冲电流细化金属凝固组织的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着重介绍脉冲电流对高碳铬轴承钢凝固过程和组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与宝钢股份特殊钢分公司完成了3.7 t钢锭的工业试验,探讨了该技术工业应用的前景。
为改善双辊薄带连铸工艺布流系统的布流效果,根据相似原理建立了1:1的双辊薄带连铸机布流系统模型,进行水力学模拟实验,研究了I号和Ⅱ号两套布流系统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液面波动和流体流动混合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流量为8.7~14.5 m3/h的工艺条件下,与I号布流系统相比,Ⅱ号布流系统由于布流器的二次布流作用,熔池液面的波动显著减小,平均波高基本控制在±2.5 mm范围之内,停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