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湖泊水深变化和富营养化的响应

来源 :第十四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化学计量学(Ecological Stoichiometry)是研究生物体在生态相互作用过程中多种化学元素(特别是碳(C)、氮(N)和磷(P)元素)平衡关系的一门科学.目前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陆生植物营养限制和C、N和P区域化学计量学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如气候、纬度等)等方面,水生植物的生境与陆生植物在光照、养分、气体传输等方面差异较大,而这些差异可能造成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的不同.因此开展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分析人类活动下湖泊生境改变(如水位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等)对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体内C、N和P含量的影响,对于揭示水生植被演替的内在生物化学驱动机制及其对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生态恢复、生态保育、生态规划、生态红线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在持续推进,其中生态恢复和重建是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国策中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由于过去的和现在的生态破坏,旧债新账叠加,生态退化趋势尚未真正得到遏制,生态恢复和重建的范围扩大、难度增大.在我国北方,由于自然的如降雨少、土壤贫瘠干旱等,和人为的如开垦、放牧、建设等,以及历史的如长期退化、战争等因素,干旱瘠薄山地分布非常
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e)是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蚊母树属(Distylium)多年生常绿河岸带灌木,具有较强的水淹耐受能力;植物性状与环境的响应关系是反映植物对环境适应过程中内部与外部不同功能之间的权衡,是植物在特定环境下生存策略的重要表现,表现为表型可塑性,研究其不同生境下种群的叶片表型可塑性,探讨中华蚊母树在不同水文节律下的对异质生境的适应策略,具有
太行山浅山丘陵地区土壤干旱、瘠薄以及中砂石含量较高,植物生长缓慢,造林成活率一直难于大幅度提高,致使该地区的植被恢复进程十分缓慢,太行山地区植被恢复造林技术研究已成为太行山地区植被恢复的重点工程之一.经过长时间的造林技术研究,侧柏、栓皮栎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征和较强的适应性,已成为太行山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对太行山地区保持水土、维持区域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研究侧柏及栓皮栎对不同土壤水
随着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产业竞争加剧,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青海省的传统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绿色发展成为青海省地质勘查工作的必然选择.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横跨秦西昆、北特提斯两大成矿域,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较为齐全;石油、天然气、焦煤、石棉及有色金属(铜、铅、锌、镁等)已逐步成为国家的重要供应基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障.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地理单元.由于严重的干热胁迫,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功能极为脆弱,且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课题组通过对干热河谷植物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发现干热河谷生态系统中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一样,是生态系统功能调控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一些植物微量元素含量与凋落物周转速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一些元素含量与群落生产力变化有关.
研究干旱区荒漠河岸林建群植物水分吸收和利用过程,分析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与适应策略,对制定生态保育恢复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塔里木河和黑河是我国最大的两大内陆河,其下游地区曾水草丰茂,绿茵遍野,河两岸有宽达数公里郁郁葱葱的河岸林,是闻名一时的绿色走廊,然而,随着上世纪中叶以来上中游不合理的水土开发,下游湖泊干涸,荒漠化迅速扩张,生态环境急剧退化,绿色走廊逐渐萎缩,荒漠河岸林植物遭受着长期的干旱胁迫.两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环境不断恶化的压力.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工作,基于此,我国政府自1999年开始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草)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措施.目前,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已使得黄土高原区域植被覆盖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同植被对土壤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改变,同时也会影响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风险评价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一个新兴领域,标志着环境保护由原先的污染治理转变为污染前的预防和管理,是一次重要的战略转移.然而,生态风险评价还不成熟,有关的技术方法还在探索阶段.本文从生态机理角度,剖析复合风险源对程海多受体的生态风险,综合评估特定流域生态风险,并提出了流域风险评估的关键问题与展望.
所有鱼类调查工具均具有选择性,会对鱼类多度、分布及大小结构的估计产生偏差.本文于2009年8月-2010年7月在淀山湖设置6个站点,采用主动性网具底拖网和被动性网具多网目单层刺网(沉网)同时对上海淀山湖鱼类进行逐月调查,就两种网具对鱼类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大小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多种分析方法表明,刺网与拖网的鱼类组成差异显著,红鳍鲌(Chanodichthys erythropterus)、鲢
浮游植物是敞水区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群落的种类与数量组成决定了其作为生产者的生态功能.浮游植物群落通常具有丰富的种类数量,在不同类型的水体中,群落以多个或少数种类为优势种类.浮游植物的细胞体积较小,能在水体中漂浮,其分布受到环境因子(如营养盐限制)影响的同时也受到水体动力过程的影响,而水动力过程又总是与环境因素的空间分布相对或耦合,因此水体中浮游植物通常表显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