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痛人群中脊柱矢状位失平衡的流行病学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u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腰背痛人群中脊柱矢状位失平衡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全脊柱侧位X线片中各矢状位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13年09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因腰背痛就诊于我科并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75例,其中男53例,女122例.以SVA的绝对值≥2.5cm作为脊柱矢状位失平衡的诊断标准.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以及体重,测量患者全脊柱矢状位X片中矢状位垂直轴(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并统计分析各影像参数间以及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术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分型和内固定方法。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58例Weber B型和C型的踝关节骨折患者。术中在腓骨骨折复位固定后,通过腓骨牵拉试验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下胫腓联合的损伤程度和稳定性,并将下胫腓联合损伤分为3型,最终根据分型结果选择适当的螺钉固定方式。
Study Design.A retrospective study.Objective.To identify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of distal adding-on in severe and rigid scoliosis.Summary of Background Data.Previous work has evaluated the challenges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nursing experience of the elderly(over 80 years)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 who took artificial bipolar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under SuperCap minimally invasive app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弹性钉手术治疗低血磷酸盐性佝偻病的效果,并介绍应用弹性钉的优点.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6月,共治疗低血磷酸盐性佝偻病患儿27例.男性19例,年龄7~15岁,平均10.6岁,每例患儿均双侧胫腓骨内翻畸形,其中9例合并双股骨内翻畸形;女性8例,年龄6~13岁,平均9.5岁,均双侧胫腓骨内翻畸形,其中3 例合并双侧股骨内翻畸形.在影像技术的帮助下,合并股骨畸形的患儿采用
目的:对70岁以上老年人的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进行了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对双人协同手法复位和三人协同复位方法进行了对比。方法:病人取坐立位或仰卧位,患肢在身体前外侧,外展位旋前90度。第一名助手在前臂近端处固定,第二名助手用两手分别握住患肢的拇指和手掌。两名助手做对抗牵引,第二名助手牵引时患肢桡侧用力(尺偏牵引),力量适度。牵引时间约2分钟以上,确认牵开骨折端的嵌插。
目的:本研究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探讨保护动机干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4年4月~2016 年3 月,抽取江苏省苏州市某三甲医院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患者按骨科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治疗配合等指导,并给予相关健康教育。
Introduction: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n ex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elastic nails in treatment of low blood phosphate rickets,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lastic nails.Methods:F
目的:探讨股骨骨延长相关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发生原因,为防治股骨延长并发症提供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1月所完成的58例股骨骨延长,排除了股骨骨搬运病例,共有38例单纯的大腿肢体短缩延长.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15~57岁,平均26.5岁.肢体延长距离5~11cm,平均7.8cm.在治疗过程中共有20例合并有各种膝关节并发症,包括:膝关节半脱位2例,膝关节单纯伸直障碍2例,
目的 探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手外伤后掌指骨骨缺损以及残指短缩的效果,并介绍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优点.方法 2010年6月至2015年12月,共治疗手外伤后骨缺损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0~45岁,平均32.5岁.16例患者共20处掌指骨骨缺损,8例单根掌骨骨缺损,2例同侧第2,3掌骨骨缺损,6例患指残端修整术后指骨短缩(其中拇指4例,示指1例,示指及中指1例).掌指骨骨缺损1.0~3.1cm,平
目的:临床上经常遇到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螺钉卡死(冷焊接),螺帽滑丝及工具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往往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创伤,如果无法及时解决,有可能无法取出内固定,或因暴力取出造成再次骨折引起医疗纠纷。方法:总结我院2010年8月至2015年2月住院手术取内固定时遇到的各类内固定取出困难的病例32例,经过术中的积极努力,改造或自行设计工具,摸索方法,均将内固定装置顺利取出,总结临床中遇到的各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