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秆病发生危害及侵染循环的研究

来源 :第四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jordan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白秆病主要是以种子带菌为主的系统性侵染病害,土壤和病残体无传病作用造成危害主要来自带菌种子的初侵染,再侵染虽可形成,但发生较晚临近成熟期,且再侵染率低,传播距离有限,病害严重度轻,对产量影响较小,室内离休培养可产生分生孢子。采用喷雾、微湿室和注射三种方式人工接发生孢子和菌丝悬浮液,仅有注射接种可引起发病。不同级别病株种子种植田间后,病株种子带菌率越高,田间发病越重。
其他文献
对米根霉乳酸发酵过程中酸中和剂的选择、pH值的控制方式及控制水平对乳酸发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强碱性中和剂对细胞操作较大;CaCO的作用比较温和,不但有利于菌体的生长,
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西瓜花叶病毒HC-Pro的基因,长度为1371bp,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PIC9K-WHC。将重组质粒经Sall单酶切后电转化Pichiapastoris GS115菌株,经PCR鉴定与G418、M
《农业微生物学》是一门主要研究微生物在农业上应用的微生物学分支学科,其中也包括微生物分类、生理、遗传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本文分析了开放式《农业微生物
考察了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1126发酵培养中漆酶酶活和pH的变化,同时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钠及苯酚添加量对漆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加入0.8%羧甲基纤维素钠,100mg/
野田村病毒科是一组病毒粒子直径为29-32nm,无囊膜,在氯化铯中的浮力密度为1.30-1351g/ml的正链RNA病毒。衣壳由一种多肽的180拷贝构成,排成T=3的正二十面体对称结构。
目前在海南省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地点有3个,其中一个为信冲洞巨猿化石地点。 这是一处很重要的巨猿化石地点,它的发现对探讨我国巨猿的地史分布、演化和绝灭具有重要的意义。
系统记述了南京汤山驼子洞堆积中出土的一个李氏野猪新亚种汤山李氏野猪(Suslydekkeri tangshanensis subsp.nov.)。这个亚种的主要特征是下颌体下缘向外侧隆起,在m1处达到最
郧西人遗址在2004—2006年期间先后经过3次发掘,出土有7枚晚期智人牙齿化石以及文化遗物及其他古人类活动遗迹。该遗址时代可能为距今100 ka左右,其动物群与古环境研究对认识当
灵井遗址是国内首次发掘的以泉水湖泊沉积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从2005年至今一直进行野外发掘,出土有大量旧石器时代的动物化石和石制品,本研究的内容是2006年进行第二次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