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三种间作模式对麦长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sistenc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长管蚜是我国冬小麦产区的主要害虫,以刺吸取食为害方式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是小麦病毒病的传毒媒介之一.目前,以化学药剂防控农业病虫害的方式对非靶标昆虫、牲畜、人及生态环境安全造成的为害日益凸显,而以化学农药治蚜的局面仍然持续.为响应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我国近年来大力倡导的“绿色防控”策略,学者们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其中,包括利用作物的邻、间、混作提供天敌庇护所、驱避害虫;释放天然或近天然昆虫信息素类化学物调控昆虫行为;利用色板诱虫和防虫网控制害虫等防控措施.不同作物间作套种是生产上常见的耕作栽培模式,应用这种耕作制度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害虫对作物的为害.蚕豆、小茴香、甜玉米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粮食、蔬菜、饲料和绿肥兼用等特点,且适应性较广,具有一定的推广种植价值.本研究通过小麦与蚕豆、小茴香、甜玉米间作,调查其对麦田麦长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的影响,并研究其生态调控效应及其控害机理,为麦长管蚜的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奠定基础.在小麦田系统调查蚕豆与小麦、茴香与小麦、甜玉米与小麦在分别以2:8比例行间作种植模式下,监测田间麦长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结果显示:①小麦—蚕豆间作田麦长管蚜无翅蚜的时间动态变化趋势与小麦单作田无显著差异,但发生量显著降低.以2014年为例,5月1日后,小麦—蚕豆间作田麦长管蚜无翅蚜发生量比小麦单作田降低50%左右,而另外2个处理——小麦—玉米、小麦—茴香间作田麦长管蚜的田间发生量与小麦单作田相比则无显著变化;②与小麦单作田对比,三种间作模式对麦长管蚜有翅蚜发生的时间动态变化趋势和发生量无显著差异;③与小麦单作田相比,小麦—蚕豆间作田可以显著提高田间瓢虫和寄生蜂的种群数量(P<0.05),小麦—茴香间作田瓢虫发生量也有一定程度提高,小麦—玉米间作田瓢虫和寄生蜂的发生量则没有显著变化;④3种间作模式对食蚜蝇的种群发生动态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小麦—蚕豆间作田瓢虫和寄生蜂的种群数量显著提高(P<0.05),并有效降低了麦长管蚜无翅蚜的种群数量,对麦田麦长管蚜的发生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其他文献
古蜀文明涉及对上百个远古民族与国家的讲解。下面的三篇笔记分别涉及三个不同的民族、地域和国家。第一篇摘取自尚未完全发表的《西滇国行考》一文,后两篇摘取自《古蜀族国
近年来,由于在软弱地基上兴建高层、重型和大型的建筑物、构筑物日益增多,施工速度也要求较快,所以地基加固的工程量越来越大。地基加固一般常采用排水、固化、夯实、置换等
甘金系元帅苹果(Malus pumila cv.Delicious)为母本,苹果梨(pyrus prifoliacv. Pingguoli)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通过花器官和果实心室变异性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花药孢粉
由于长寿世纪的到来,人们进入60岁后,还有三四十年或更长岁月。60岁是人生第一阶段的终点站和人生第二阶段的起点站。2l世纪人生两段论,人生分为两大阶段,为什么要选择60岁为
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效果是广大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因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甚至收效甚微。本文旨在从建构主义理论及
本文在从跨文化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入手,着重分析了跨文化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以及高校英语教学存在不足的原因,并积极探索了跨文化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学的策
烟 花rn重庆市九龙坡区育才成功学校 肖昊宇rn一个光点,极速上升到半空.rn砰——红的、黄的、蓝的,一朵朵花前赴后继,次第绽放,狠狠地扯下了那夜的黑幕,展现出惊天动地的美艳
期刊
  玉米萜类合成酶( terpene synthase)基因tps10是一个编码倍半萜环化酶的基因,TPS10能催化产生次生代谢物(E)-f-香柑油烯(bergamotene)和(E)-β-法呢烯(farnesene).当鳞翅
会议
  为了明确寄主对赛葵黄脉病毒(Malvastrum yellow vemmrus,MYVV)伴随卫星DNA的遗传结构特点及种群变异水平的影响,将采白云南自然侵染赛葵黄脉病毒的辣椒YN57和赛葵黄脉病
会议
【摘 要】化学新课程改革把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而上一节有探究性意义的化学课,“家庭小实验”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提出作为教师要重视“家庭小实验”对课堂教学的作用。文章的第二部分提出如何做好“家庭小实验”,强调要做好合理设计“家庭小实验”, 科学指导“家庭小实验”两个方面。文章最后总结归纳了“家庭小实验”的三个重要作用:弥补作用、承上启下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