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温过程对藻类复苏和群落演替的影响

来源 :2008年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升温过程对藻类复苏和群落演替的影响,本论文采用模拟升温的方法培养太湖的冬季底泥,用显微形态和色素分析两种方法研究不同温度时的藻类生长速率和藻类群落组成。结果显示:绿藻和硅藻在9℃时已开始复苏,而蓝藻在12.5℃才开始复苏。12.5℃时绿藻和硅藻的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而蓝藻在19.5℃时达最大值。蓝藻在复苏后的生长速率均大于绿藻和硅藻。随着温度的升高,藻类群落组成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在12.5℃开始藻类群落主要由蓝藻、绿藻、硅藻组成。并且在12.5℃和16℃时绿藻占优势,蓝藻在19.5℃以后取得优势。叶绿素a浓度在9℃以后逐步升高,而藻蓝素浓度在16℃以后才明显升高。叶绿素a浓度的升高与绿藻和硅藻的复苏同步进行,而藻蓝素浓度的增加滞后于蓝藻的复苏。可能是因为蓝藻在复苏前和刚开始复苏时的低温低氧环境中依靠异养途径越冬并缓慢地恢复生长,待温度进一步升高后加快了藻蓝素的合成,蓝藻开始自养光合生长。蓝藻在复苏后能保持较高的生长速率,迅速地占据生态空间确立优势种地位进而形成水华。
其他文献
1.光照。冬季的光照强度和时数已明显不足,且为了保温,温室覆盖物还要晚揭、早盖,大大减少了透入棚内的光量和光照时数,成为冬季番茄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的办法是,
根据2008年抚仙湖底质全湖调查采样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抚仙湖底泥中氮、磷等营养盐和有机质的污染现状及其空间分布和沿水深分布特征,并进一步评价氮和磷的释放的危险性。其一
会议
以水生植被重建为核心的水生态恢复是治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核心内容与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水生植被与湖泊底质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对不同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中可能存在的制约
1982年7月,我结束了在璐珈山的学习生涯,接受北京来人的挑选和组织上的分配,告别亲爱的母校武汉大学,北上京都,到《红旗》杂志社报到,走上了党刊的编辑岗位。这是全国最高的
本文阐述了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审查工作的目的、任务、方法和措施;简单分析了未来技术质量审查工作的方向。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purpose, tasks, methods and measure
分别在洪水期(2003年8月)和枯水期(2003年11月)采集西江水柱,根据水柱颗粒相和溶解相多环芳烃(PAHs)的定量分析结果,探讨水体中PAHs的季节变化和垂线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颗粒相
会议
流域水环境的健康,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与工业的发展,过多的污染物都被排放到了河流、湖泊。并且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改造,过多的水利治理工程阻断了天然水
植物处理及农业利用具有投资少、能耗低,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正在成为世界上各国主要的污泥处置方式,但对于污泥处理时对环境的影响关注不够,缺乏长期的监测。本文通过对污泥植物处
会议
将杀青后的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切成0.5-1cm小段浸泡于添加氯仿的装水烧杯中,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为5℃)进行浸泡试验,考察光照和溶解氧对因植物组织溶解而导致的
会议
近年来的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引起了多方面的重视,大量针对性的研究已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蓝藻水华形成机制.本文以茜坑2000年~2004年的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采用SPSS 软件,运用多元逐